•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国防教育》杂志发表张红太教授理论文章《提升网络时代全民国防教育质效》

    中经总网  2024-03-22 21:20  主编:张红太   浏览量:183035

    微信图片_20240322095958.jpg

    《国防教育》杂志(2023年第12期)刊发了辽宁省全民国防教育讲师团执行秘书长、沈阳城市学院教授、北方国防教育网总编辑张红太撰写的文章《提升网络时代全民国防教育质效》。文章从①应对环境网络化,在创新传播理念上下功夫,②应对手段智能化,在融合传播上下功夫,③应对内容复杂化,在专业化人才培养上下功夫,④应对对象多元化,在创新教育内容上下功夫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阐述。

    《国防教育》杂志是中央宣传部主管、国家全民国防教育办公室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指导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综合类月刊。

    微信图片_20240322100003.jpg

    (资料照片:张红太教授在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作国防教育讲座)

    提升网络时代全民国防教育质效

    张红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也是有效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前沿阵地。

    进入网络时代,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与融合,全民国防教育的“土壤环境”发生深刻改变,科技赋能成为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数字化发展,发挥数字技术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提升全民国防教育质效。

    应对环境网络化,在创新传播理念上下功夫

    进入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大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全民国防教育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手段,普及内容也更加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国防教育贯穿社会生活之中也成为新常态,使国防教育面临新形势,面对新挑战,呈现新特点。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一切变革的源头是观念之变,互联网思维全面解构着传统型的思想教育思维。创新传播理念是时代之需、社会之需、受众之需,也是对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树立互联网思维是大势所趋,网络可以创新国防教育普及手段,增强国防教育吸引力,网络及时反映最前沿的热点动态,紧贴受众最关心的热点话题,聚焦最热门的国防话题。

    网络时代的国防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转变观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和评学者,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建设性学习服务;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与进行协同知识创新。积极营造、形成和拓展兼容并包、融会贯通、“形散而神不散”的开放性环境,大力培育公众“大国防观”。

    要实现从传统理念向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转变,以思维方式和传播理念的创新推动国防教育工作创新,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快捷、海量、互动的优势和特点,把“面对面”与“键对键”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发挥传播正效应,树立以新技术新手段革新教育逻辑、变革教育方式、提升教育效能的新理念,实现对全民国防教育理念、认知、思维的重构,着力打造全民国防教育新形态。

    应对手段智能化,在融合传播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网络的传播改变了传统国防教育的教学过程,实现了“教"与”学"、“传”与“接”的平等互动,并且借助短信、微博、微信等媒介,受教育者可以自由选择接受信息的渠道,并及时参与信息的反馈交流,能够更好地激发大众的参与热情。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全民国防教育网络矩阵,是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的新要求。通过建设国防教育网站和国防教育新媒体“云端”平台,构建丰富多维的全民国防教育应用场景,实现智能交互、沉浸体验,使传播手段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让各类媒体优势互补、有效聚合,形成资源集约、动态高效的国防教育网络传播体系,搭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场景,实现全民国防教育传播过程的柔性化、精细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整合报、刊、台、网、端、微、屏等媒介资源,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开发国防教育慕课、微课程群,制作更多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国防教育主题微电影、音乐、动漫、短视频等融媒体产品。通过融合传播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会起到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相关问题逻辑化的效果,从而把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调动社会大众的形象思维,提升公众的爱国精神、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彰显融合传播的独特魅力。

    建设沉浸式全景影像、历史场景复原、情景体验场景,创设线上线下交织的跨界场景,加强线下展馆教育,利用各种新形式,进行经常性的全民国防教育,构建全民国防教育实体传播体系。不断挖掘、激活网络国防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蕴藏的教育因素,将现代技术与文化内容融合起来。紧盯重点,通过探索新路径、丰富新内容、开辟新领域,充分利用现有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主阵地作用,开展“红色云展厅”“网上纪念馆”等活动,让受众全景式体验革命战争场景,接受国防教育熏陶,增强感染力。

    应对内容复杂化,在专业化人才培养上下功夫

    专业化人才,是推进时代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创新国防教育的重要支撑。网络时代,传播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数字技术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更加明显。全民国防教育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全民国防教育数字化体系平台,全民国防教育系列网络课程,加速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数字化发展,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网络时代,信息可以在教者和受众之间进行更为平等、流畅的交流与接收,受众也能对网络上的国防教育信息进行主观接受,同时发表自身见解,对当前国防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主流舆论提出了挑战。国防教育创新是国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创新的程度最终取决于国防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网络媒体的高度发展需要一大批既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又具备过硬专业素质的人才队伍。

    国防教育工作者既需要培养先进的互联网思维,又需要研究传播规律。建立健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责任制,抓紧培养一支既懂国防教育工作又懂网络知识和技术的专业化国防教育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要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全民国防教育专业人才。采取专家授课和志愿者参与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要让线下教学热起来,更要让线上教学强起来,把专家请进来、把英模请进来,抓建队伍管理章程和管理规范,建立各类宣讲人才库,确保国防教育工作者队伍稳定、精干专业。

    应对对象多元化,在创新教育内容上下功夫

    网络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当代公众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对国际新形势、国防新动态、军事新知识和新技术有敏感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求知欲,使新时代国防教育对象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也使网络时代国防教育宣讲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大不一样,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做法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做法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国防教育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的创新中,教育内容是重点,也是实现整体创新的突破口。

    在网络时代,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国防教育的传播内容纷繁复杂,同时大量虚假信息资源掺杂其中,各种意识形态肆意传播,对普及全民国防教育知识产生了很大干扰,这对全民国防教育普及带来了严峻考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新事物、新理念的关注度、追求度不断提升,对国家安全形势更加关注。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区域的受众,对国防教育关注的程度、内容、侧重也不尽相同,呈现出人员多元化的特点。

    当前,公众对国防教育内容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国防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深入推进内容创新,努力提升内容品质、丰富内容表达、拓展内容呈现,使国防教育内容生产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契合受众需求。国防教育应以内容创新为根本,使国防教育内容接地气、聚人气、提士气、有底气。大力优化国防教育内容,需要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国防文化,建设亿万民众共同的国防文化家园,营造人人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良好氛围。

    国防教育实践中,应不断强化“内容为核心”的原则和思想认知,坚持守正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确保网络时代网络媒体内容创新的发展方向,以内容创新推进新闻舆论工作创新发展。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突出自身特色,倾力打造有深度、有思想、有温度的国防教育内容。适应网络时代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和全民国防教育基本规律,积极构建数据驱动的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国防教育的阵地创新和方法创新,不断增强全民国防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作者系辽宁省全民国防教育讲师团执行秘书长、沈阳城市学院教授)

    微信图片_20240322100007.jpg


    张红太,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师级大校,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荣获中央宣传部中国政研会优秀政研成果奖,多次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在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军事记者》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先后为党政军机关、高等院校等授课百余场。在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报社从事新闻采编工作20余年,北方国防教育网总编辑,中国新闻社辽宁分社特聘指导专家,辽宁省委宣传部全民国防教育讲师团执行秘书长,沈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高校思政名师。出版个人专著4部,主编2部。军旅作家、书法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沈阳军旅书画研究会会长、辽宁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翰墨薪传书法名师”。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