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新闻培训】为何会出现“词穷”?

    中经总网  2024-06-19 06:51     浏览量:220865

    中经 头部图片 报道中国影响时间 融合发展共创未来副本.jpg1_副本.jpg

    “词穷”,一个值得警醒的现象

    文/ 刘国昌

    3月15日看报,有两篇文章引起我的注意:

    一篇是3月15日的《作家文摘》转发中国青年报2月7日文章“这些年轻人为何‘词穷’”。

    另一篇是3月15日的《环球时报》,该报摘录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13日报道“中国半数年轻人苦于‘词穷’”。

    说来也巧,这两篇文章都提到了一个词:“词穷”。

    什么是“词穷”?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今天我们就此探讨一番——

    一、“词穷”现象

    说起“词穷”,人们自然会想到一个成语:理屈词穷。词穷,没有词儿了,到了枯竭的程度了。

    这种现象在时下都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这两篇文章列举了一些现象:

    媒体近日发布的一项有1333面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

    53.3%的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来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了;

    47.1%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的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

    43.2%的受访青年表示用笔写字变少;

    41.5%遇到过词不达意、难以准确表达想法的情况。

    文章还列举一些情况: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张晓雨说:“近年来,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词汇量和句子结构变得越来越匮乏。一般都是微博、抖音、小红书上流行什么我就习惯说什么,或者干脆用表情包来代替文字了。当我需要进行正式发言时,就想不出如何用正式的词语表达自己。”

    还有一研究生说:“虽然做了准备,但发言时大脑一度‘空白’,脑子里有许多零碎的词汇,但连不成完整的句子,‘卡壳’了好几次。”

    从上面可以看出,“词穷”已不是个别人的情况,而是涉及到一大部分人的情况,特别是年轻人。

    二、为何出现“词穷”现象?

    为何会出现如此“词穷”现象呢?文章指出有以下几点:

    1.碎片化阅读增多

    随着网络的发展,碎片化阅读增多。这种碎片化阅读,满足了一时的阅读欲,但缺乏深度;加之有些网言网语的简单、肤浅,致使人们的文字功底减弱。

    2.阅读经典书籍减少

    随着碎片化阅读增多,阅读书籍的日益减少,不少年轻人对经典的文字著作几乎没有阅读过。大家知道,读书具有多方面的好处,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词汇量增多了,同时也熏陶、匡正了自己的文字。

    3.书写文字机会减少

    电脑技术的普及,简化了文字的输出方式,比如一句诗,只要打出前面几个字的首字母,就会出现整个句子。如此一来,使得人们书写文字的机会减少了,减弱了人们记忆和思考的功能,致使现在好些人“提笔忘字”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4.线下聊天交流减少

    聊天交流是增加文词的极好机会,为了说明一件事,你得用较多丰富的文词来表达,这就逼迫你去寻词儿、找词儿。现在聊天机会少了,大多是网上交流,有时也不敲字,用个表情包就解决问题了,词汇量自然减少。

    以上的“一多三少”,是出现的“词穷”现象的重要原因。我们当循着这些原因,探究扭转“词穷”现象的多种办法和措施。

    三、如何把“词穷”变为“词富”?

    “词穷”是一个值得警醒的现象,因为它不仅涉及到人们的口语表达,还涉及到写作能力的问题。

    写作是用书面语言文字表达的一种方式,它的一个突出要求是词汇要丰富。这些丰富的词汇能把你描绘的景物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能把你记述的新闻人物活灵活现地介绍给读者;能把你所要阐述的观点见识淋漓尽致地传导到广大受众之中。词汇,是成就文章的基石,缺乏它,文章的“大厦”就建不起来。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词汇丰富起来呢?以下三条是关键。

    首先要多读书。

    网络阅读代替不了书面阅读,这是不少人的切身体会。经典著作的阅读能使人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同时也能使人的文字功力得以提升。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鉴于此,一切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士,都应把读书放在首位,并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持之以恒认真看下去。

    第二要多练笔。

    任何功能都存在“用进废退”的情况,文字更是如此。如果不经常写作,文字能力就会下降。上面所说的“提笔忘字”的情况,原因就在于此。

    第三要敬惜文字。

    敬惜文字,这是媒体人的应有品德。只有敬惜文字,才能认真学习文字,掌握文字,不断积累文词的数量,成为“词富”。

    敬惜文字,还体现在字斟句酌上。在这方面,光明日报的编辑记者可谓精细到家。他们为把一篇稿子写得更好,一丝不苟地“抠文字”:

    “‘满面春风’,不够精准,再想想,换个词……”

    “‘喜气洋洋’,意思虽对,但不够雅致……”

    ……

    类似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在改稿过程中。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对一个词反复推敲,是常有的事。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很好学习和推广。

    小结语

    词汇量丰富,是一个媒体人的看家本领之一。如果“词穷”,那就无法胜任所做的工作。有鉴于此,媒体人当把不断积累自己的词汇量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来认真完成,争取做到日日、月月、年年有提高、有收获。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来源:老记说事

    作者简介

    2_副本.jpg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光荣在党50年。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中经总网·中经在线智库特邀专家。

    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历任海外版《言论专访版》副主编,教科文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曾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等。

    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报纸编辑学讲义》《世象评说》《京腔京韵》《养心之道》等书籍。

    世界品牌研究院/中经总网 联合报道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编审:王海珠 熊辉 刘信春 郑建华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北京媒体团-融媒体宣传矩阵(重点合作支持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云经视、《祖国》杂志-祖国网、《企业家》杂志、《中国化妆品》杂志、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中国报道网、《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国应急安全网、中法新闻法制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近百家网络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矩阵宣传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

    中经总网 联合共建 三驾马车超级资源综合赋能平台.jpg

    财神到 3版 加红色背景 加二维码 加印章金色副本.jpg

    ■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

    ■ 中经总网专家智库“智囊团”及重点合作机构

    ■ 中经总网联合推介国内国际大型品牌峰会论坛活动

    ■ 合作推介|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简介

    ■ 合作推介| 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简介

    ■ 合作推介| ASTIC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介绍

    ■ 合作推介| 世界物联网大会介绍

    ■ 合作推介| 中云工业园项目介绍

    ■ 合作推介| 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

    ■ 合作推介| 赛柏蓝:医药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公司

    ■ 合作推介|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介绍

    ■ 合作推介| SPAC国际金融中心

    免责声明:凡本网发布或转载作品,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