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浮桥军用机场置换回归札记
范匡夫
30多岁以上的金华人,不少都晓得,过去从金华旧城往南,经上浮桥过婺江,穿过一个薄薄的小村庄,面前就出现一片空阔平旷的地域。荒烟蔓草中,一条长长的跑道由东往西茫茫地伸展。这就是原金华上浮桥军用机场,军队编成内叫空军金华机场。
上浮桥机场是侵华日军于1943年修建的,1949年由人民解放军接管,此后虽未正式启用,但因金华地处东南沿海的浅纵深地带,一直列为战备机场。历届金华政府为保护机场做了大量工作。改革开放后,经济大发展,金华城区面积扩大了十来倍,市机关办公地也从江北移到了江南。本来离城只有三百来米的上浮桥机场,成了市区中心带的一块。这样,在军队,机场实际上已无法在原地修建启用;在地方,因为机场不能动,城区东南一片,路网不能合理连接,地下管网不能铺展,无法按规划布局与发挥功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一届届金华班子,一直提议协调上浮桥机场置换回归,移址重建。2001年,市里成立了以副市长程子林为组长,市府办副主任马亚平,规划局处长王健参加的机场置换回归工作小组,专司其项。他们去南京,飞北京,做了一系列工作。当中有3次我也参加了,分别是2001年9月、2002年1月去南空,2002年9月初在北京向军委空军相关部门和分管首长的汇报。
2002年9月18日,我离开金华军分区去省军区报到上班。一大早,市里汤黎路书记,楼阳生市长赶来送行。从分区招待所楼前到街口,分区的官兵、职工排起长长的队伍欢送,汤书记还直送我至杭州。坐在车上,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先是1965年到1975年,后是1990年至2002年,我在金华工作了21年(扣去在丽水的1年)。金华真正是我的第二故乡,金华的干部和人民给了我很多的关爱和信任。如今离开金华了,我想,已经参与的争取金华机场置换回归的工作,不能因调动而卸肩,要继续迎难而上,与金华相关同志一起,清清爽爽为金华人民办件实事。
在杭州的日子里,我抓紧向上级相关部门的同志咨询请教,一次次了解后才明白:这事并不那么简单:军用机场置换回归,关系到战争准备,金华地处东南沿海,尽管机场未复建,仍是一项战备措施;同时,军用机场置换地方,又是军队一项重大资产的调整处理。所有这些,最终都需要军委首长、总参谋部主要领导批准。目前这样一级一级工作做去,不知那年那月能做到顶层,况且军队人员变化较快,“东南沿海”、“对台斗争”八个字,份量又重。想起这些,既深感这一工作的难度,更担心最终落空。
但往深处想,我又觉得这实际上是个“双赢”的好事。对地方,自不待言,心想事成;对军队,置换移址后重建,也是战备、资产一举两得。这样想着,我心里升起一个念头:该向曾经的老师长、老军长、现在的解放军总参谋部梁总参谋长汇报汇报。这是2002年底的想法。
2003年,整个大半年,非典疫情,工作繁忙,也不能出行。这年12月的一天,我试着给老首长梁总长打了个电话,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并请求与金华市的领导一起去当面汇报,他答应了。
3天后,程子林、马亚平、王健和我去了北京。晚饭后,我们去首长家,走进院墙大门,首长正好在院子里,一见面,老首长直来直去,说:
“范匡夫,你来了。你不知道?金华是什么地方?东南沿海,加强的地方!还想拿回去?”
我知道首长的性格脾气:讲原则、讲规定、直来直去,同时很实事求是、体察实情,待人平等、诚恳大气。这会儿他说的也很对,因为我们还没说清置换的缘由。我给首长介绍了子林、亚平、王健他们。然后我们跟着首长走进客厅,坐定后,经首长同意,我作简要汇报。我说:
“首先,这机场是侵华日军1943年建的,建国后一直没有整修启用过。其次,机场本来只离市区三百来米,如今周边是中高层楼群、大桥,要原地修建启用很难了;而且东40公里有海军义乌机场,西70公里有空军衢州机场,空中净距也不够了。第3是着重说了如前文所述置换回归是个“双赢”的大好事。我见首长仔细听着,很高兴,虽然最后他仍然说了一句“反正不能拿回去。”但我心里感到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首长处事决策,从来就是从政策、从实际、从道理出发的。
回想当年在军里,他是军长,我们机关同志跟他下去调研,向他汇报工作,给他起草讲话总结,开始我们都带几分拘谨,他却没有一点架子,不以首长自居,也不讲什么俗套,民主朴实,以身作则,胸怀开阔。去他家里,公务员刚报上名字,他隔着墙就会呼叫你,很亲切。我们下边同志从心里尊重他,有话愿跟他说,在他面前不拘束。他善于听取下面意见建议,选对择正。
2004年的秋的一天,我们又去向首长汇报。见面后他问何时来的,住哪里,接着就转入正题,先由子林代表金华市委市政府,汇报市里的期望、想法、态度等,当中亚平、王健作了些资料性的补充,其后,我着重汇报了对 “双赢”的理解。首长静静地听着,最后,他说了一句:“你们有一定的道理,但想把机场拿回去的很多。”
我们很珍惜首长与我们交流的机会,注意力高度集中,总想及时把重要的更有特色的道理表述清楚。听首长这么一说,我说:“首长,我们可不是单独一方拿回来,是置换回归,各得其所,真正‘双赢’。”
回住地的路上,我们很高兴,隐隐觉得希望之路在明朗。 平时,我也找些机会给首长打打电话,汇报说些机场事情。首长真正是善于倾听意见,了解民意,从实际出发的。慢慢地,我感觉到,首长已一步步理解上浮桥机场的置换移址了。
2005年1月11日,我们4人又去北京。第二天去找首长,首长开门见山问道:你们空军去过了吗?子林、亚平回答说:去过几次,南空作战部的同志,副参谋长李克文,军委空军作战部相关同志、景副司令,都听过汇报。他们总的是理解的,但还没有展开实质性的谈判。首长说:“空军的工作也要做好。”我建议性地说:“关键还是要总参、首长协调帮助。我们下面做上面,离得远,等级差别大,需要去做的部门又多,困难较多。”首长笑笑,又问:“你们打算置换到什么地方,有多大,能建机场吗?”我们一一作了回答,首长听得很仔细。末了,起身走出客厅,目送我们走出院墙大门。
也是凑巧,隔了几天,2005年1月20日,首长代表中央军委来参加指导南京军区党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得到消息,我们想南京离金华不远,请首长到金华看看机场现场多好。第二天我们4人便去了南京。晚饭后,首长会见了我们,我们说了本意后,他说这次没时间了,会后就返京。但首长很客气,心情很好,与我们散步似的,一边走一边随意地说着话,还领我们到他的旧居看看。我们感慨,首长真是劳动人民本色不变,非常平易近人!
2005年6月24日,晚上11时,首长给我打来电话,说金华上浮桥机场易址已批了,要我告知金华领导抓紧来取批件。我非常高兴,连声说谢谢谢谢,又连忙问:到哪里取?首长说到八一大楼。我告诉子林,子林说一个小时前总参马参谋也打来电话了。
6月28日下午,我们去北京,为留点资料,叫上了义乌人武部有摄影专长的卢国良同志。29日早饭后,经联系,我们一行5人去八一大楼,一到大门口,哨兵放行,进了门,一个干部迎上来,直接带我们来到首长办公室对面的接待室。一边给我们泡上茶,一边说首长正在开会,稍等一下。等得不久,首长来了,隔着门呼叫我的名字,接着我们跟着首长去了他办公室的会客室,我们挨着首长坐下。首长说,“考虑到空军金华机场的实际情况,也经过实地察看,总参同意空军金华机场置换易址。”说完起身拿起桌上的批件。我们都站了起来,程子林代表金华市委、市政府,庄重地接过首长手上的批件。那一刻,我们真高兴啊!首长也很愉快,祥和的脸上堆满了亲切的微笑,又坐下陪我们喝着茶说着话,谈了十来分钟,应我们的要求,又和我们合影留念,除了集体照,还和每人单独合影。 我们满载高兴离开了八一大楼。
上浮桥机场地块置换回归,是金华城区建设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从此,座落在市区的机场外场841亩土地回归地方,城区发展可以按总体规划实施,使城域扩大,布局合理,线条流畅。这是人民军队关心支持的结果,多届金华班子和相关部门持续努力的结果。在我们这个小组之前,已有一拨拨前人努力过。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责任心很强,坚持不懈,认真耐心,廉政节俭,一茬接一茬地努力着。另外,批件拿到了,后边还有大量繁杂具体的工作,比如置换条件的谈判,各方落实到位等,这些工作我只参加了去南空的一次,后来就没参与了。大量具体的后续工作,是子林、亚平、王健等同志及职能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做到底的。
多年后,我们也老了,那一天,去金华喝喜酒。酒楼恰好在当年的上浮桥机场边上。下得车来是万达广场,往前走,金华大剧院,金华科技文化中心,金华商务中心,金华城市建筑规划馆······。这些象征城市发展水平、文化精神、品位档次的建筑,精美大气、错落分布,与周围环境自然协调地融合,散发出一种整体美感。定睛细看,东西贯通的全是主干路,南北贯通的是城市主干道,还有金义东轨道交通。正是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归家的人驾着车,大道平坦车行轻盈,流水一般划过,城市、乡村、原野一片金色,舒展地伸向远方的地平线。我静静走着看着,想着这里因机场置换归来成了一道风景线,想着在这整个过程中清爽得连烟都未吸金华一支,心里高兴又自豪。
(注:作者范匡夫 时任浙江省军区副政委 少将)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编辑:卢国良
编审:王海珠 熊辉 刘信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