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萧县相对论”之“分与合”

    中国经济报道  2021-11-11 15:04     浏览量:133360

    中国经济报道11月11日讯 时间倒流到43年前,为了摆脱原有生产方式的束缚、解放生产力,让农民“吃得饱”,一场以“分”为主题的改革启动: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摁下红手印实行“大包干”,将田地分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温饱问题。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农村改革一直在探索中前进。当前,我国进入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新阶段,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分散单干到产业联合,农村改革“二次起跑”正当时。

    如今,在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的家乡——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一场轰轰烈烈的“合”,让老百姓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实现了新突破。

    如果说小岗村的“分”是穷则思变,那如今在萧县大地上演的“合”,则是居安思危,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再出发。

    大胆探索  让老百姓切实受益

    在萧县杨楼镇新廷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汉生的办公桌上,《塘约道路》、《烟台纪事》两本书被他翻得起了毛边。这是萧县县委组织部发给萧县所有村“两委”干部的特殊礼物。这两本书让刘汉生看到了发展之路。

    新廷社区人口多、土地少,群众不富裕,村集体经济更是捉襟见肘。2013年新廷村被列为贫困村。

    新时期发展该如何破题?新廷社区选择了一条贴合实际的道路: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统一指导下,以农立农,让乡村振兴之路愈走愈稳。

    新廷社区在全县先行先试,由社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按照“保底收入+盈余分红”的方式,以每亩7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把农户变为合作社的“股东”,将土地连片集约,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既有效防止“非农化”和耕地“非粮化”,又盘活了土地资源,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2020年,新廷社区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今年更是跨上一个大台阶,预计全年可增收100余万元。

    “由党支部牵头把群众的力量聚合起来,生产资料聚合起来,共同发展合作社,切实让村民尝到增收致富的甜头。”刘汉生说。

    “加入合作社真好,既挣了土地租金又享受到分红。这不,社区给我买了上百万元医疗保险,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生病没钱治了。”不久前,在新廷社区“百万医疗保险分红大会”上,65岁的村民刘玉玲举着保险单,高兴得合不拢嘴。

    新廷社区共有234户470位居民领到了百万医疗保险单。“作为萧县第一批试点,新廷社区居民尝到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甜头。”刘汉生感慨道,“党组织给老百姓办实事,老百姓的对党组织也越来越信任了,党组织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了。”

    由“分”到“合”共同发展信心足

    萧县新庄镇李集村活动中心,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正起劲。十几天前,63岁的村民陈文夫把自己家的两亩六分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900块钱一亩,比自己种强多了,这下我可以安心伺候小羊羔了。”老陈丝毫不担心土地流转后自己会没事干,他决定今年再买一些小羊羔,扩大养殖规模,挣更多的钱。

    “去年这时候,我来村里‘讲说送’,老百姓抱怨的还是东家长西家短的琐事。这一年过去了,村里反映问题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抽出时间坐下来,为村里下一步发展的事情建言献策。”新庄镇党委书记邵翠芝感叹道。

    张庄寨镇欧庙村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流转了4000亩土地,现代化农业发展势如破竹。

    欧庙村党支部书记李晨光说,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号召一经发出,村民的热情让他有些“意外”,“推进得很快,现在村里百姓的理念和以往不一样了。以前老百姓守着一亩三分地,不敢也没想过改变。现在只要是靠谱的事情、正确的事情,村党组织发出号召,老百姓参与热情可高了。”

    流转了4000亩土地后,李晨光准备带领合作社大干一场,“集中连片的土地更适合统一规划建设打造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解放生产力,又降低了投入成本,最大化实现传统粮食作物的规模经营效益。”

    李晨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正常价格,单一地块小麦收割要60元/亩,集中连片的地块可将至35元/亩,每亩节省25元。此外,集中大量采购种子化肥,也可以节省一大笔钱。高标准种植也可以实行订单种植,收购单价高出市场价,提高土地附加值。

    新农村发展需要新型农民,一大批有思想、有文化、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大屯镇高楼村党支部书记李辉就是从城市返乡的典型代表。

    为保障群众利益最大化,增强群众参与意识,高楼村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讨论,确定采用“固定收益+二次分红”方式,增加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为之后开展合作社运营管理垫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2021年,高楼村集约土地已达3000余亩,吸收社员300余户。

    “主人翁意识更强了,共同利益联结更紧密了,群众参与感更强了。我们的目标是让全村都成为富裕户!”李辉的话,不仅是党支部的心愿,也说出了全村的心声。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农民由“分”到更高层次的“合”,农民获得了持续稳定的收益,也尝到了发展的甜头,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扎实。

    党组织领办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是萧县“书记项目”一号工程。为什么萧县如此重视这项工程?其探索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有什么特点?背后有何发展深意?

    “现阶段要发展农业,必须走规模化、信息化、机械化的道路。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群众凝聚起来,把分散的资源组合起来,既能让老百姓富起来,也能让老百姓放心干下去。”萧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伟说,全县186个村通过采取固定收益、保底分红、股权受益等模式吸引群众入社,2个多月就集约土地13.5万余亩,预计农户(年)收入增加3500余万元,村集体(年)增收5400万以上。

    李伟介绍,萧县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坚持“村社一体”,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由村党组织将一家一户的土地组织起来,带领农民开展土地集体统一经营,实现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农民权益保障和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壮大的有机统一。

    “建好一个党组织,办好一个合作社,搞活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群众,是萧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奋斗目标,将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市场优势、生产优势双向融合,大力推进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萧县地域特色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子,为打造全县乡村振兴战略新品牌、全面开创’进十争百’新局面注入新动力、打造新引擎。 ”萧县县委书记黄韡表示。

    大联合,大路径,大突破,以合作社的发展为圆心,萧县正辐射出村强民富的美好新前景!

    (杨赛君 赵越)

    编辑:靳汉之

    中国经济报道 入驻平台副本.jpg


    315313.jpg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国经济报道联合权威机构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等,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媒体+商协会+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三驾马车”联手发力赋能企业.pdf

    ▶ 中国经济报道 简介.pdf

    ▶ 中国经济报道简介及项目介绍.pdf

    王京忠总编辑介绍《中国经济报道》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

    中国经济报道-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落地各省市重点项目库.jpg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