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12

    安庆何来采茶调

    中国经济报道  2021-11-15 15:15     浏览量:163735

    有人说,清末湖北黄梅县一带采茶调传入安庆怀宁县,而相关专家结论:采茶(调)灯的原始形式,是由安庆传到卾东黄州。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网站。代表性项目名单中的黄梅戏介绍称:“清末湖北黄梅县一带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
    清末,一般指晚清,时间在1840年到1912年。据道光五年(1825年)《怀宁县志》其风俗志中记载:“……至元夕,乡中无夜无灯,或龙、或狮、或采茶、或走马,第取磔攘之意”。说明采茶灯(调)在1825年前已经在怀宁城乡流行了。此时的采茶调不光在怀宁地区流行,在桐城城乡也深受欢迎,根据道光十四年(1834)《桐城续修县志》风俗志载:“正月……十三日为之正灯(……又有船灯、马儿灯、采茶灯……谓之灯节)”。若说怀宁和桐城县志只载元宵节的“采茶”,那么道光八年(1828)《宿松县志》风俗志中记载了十月唱采茶的习俗:“十月立冬后......农功寝息,报赛渐兴,吹笙击鼓,近或杂以新声,溺情或志,号曰采茶,长老摈斥,亦绌郑之意云”。
    以上记载表明,早在1825年以前,采茶调、采茶灯就在怀宁县周边流行。采茶调、采茶灯都是由采茶歌演变而来,其实早在唐朝,诗人秦韬玉,就给天柱山茶写了一首《采茶歌》:

    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

    太守怜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团团月,

    倚云便酌泉声煮,兽炭潜然蚌珠吐,

    看著晴天早日明,鼎中飒飒筛风雨,

    老翠香尘下才熟,搅时绕箸秋云绿,

    耽书病酒两多情,坐对闽瓯睡先足,

    洗我胸中幽思清,鬼神应愁歌欲成。

    虽然这首诗暂无法说明安庆地区采茶歌的形成,但关于皖卾采茶灯的原始形式传递路径,江西省戏曲理论家、戏曲史学家流沙与江西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毛礼镁在《采茶剧种散论》(2006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一书有结论:“……以上这些事实证明,皖鄂采茶灯的原始形式,是由浙江传入安徽,再由安庆转到卾东黄州地区,这一点可由采茶歌曲调和某些歌词为证”。(宋海明   项结权) 

    附图:

    072766791e27572309d824818cd8687.png

    (图一:中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网,关于黄梅戏介绍的截图)

    7d85909bb4a257e6b0ab8a019c9088c.png

    (图二:道光五年《怀宁县志》关于采茶的记载)

    8cae6f2691702209d0e5c821294b80b.png

    (图三:道光八年《宿松县志》有关采茶的记载)

    a5d926ad43965400b81e0d2b6c0001a.png

    (图四:道光十四年《桐城续修县志》有关采茶灯的记载)

    作者简介:

    宋海明:资深媒体人、作家、导演、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庆市作协顾问,(曾先后供职于省级及中央主流大媒体)
    已创作在全国院线、电视台、网络平台播放院线、网大电影多部。并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报刊发表长短篇小说、影视剧本、戏剧剧本及其它文学、新闻、摄影作品6000余篇(部),黄梅戏起源发展史文史稿10余篇。
    其创作成果曾受到过中宣部及省、市级以上多次表彰。并被《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旅游报》、中国戏剧网等等全国及海外近百家媒体宣传报道。
    项结权:曾在《人民政协报》、《江淮文史》、《志苑》、《安徽佛教》、《赵朴初研究》、《项羽文化研究》、《新安晚报》、《安庆日报》、《太湖县文史资料》等报刊发表历史研究类文章20余篇。

    来源:中国经济报道

    编辑:靳汉之

    中国经济报道 入驻平台副本.jpg


    315313.jpg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国经济报道联合权威机构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等,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媒体+商协会+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三驾马车”联手发力赋能企业.pdf

    ▶ 中国经济报道 简介.pdf

    ▶ 中国经济报道简介及项目介绍.pdf

    王京忠总编辑介绍《中国经济报道》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

    中国经济报道-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落地各省市重点项目库.jpg

    【责任编辑:admin】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