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绘制中国碳中和图谱 创建零碳城市示范 全面如期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

    中国经济报道  2021-07-19 22:36     浏览量:201221

    中国经济报道北京7月19日讯(王海珠 通讯员魏秀琴)2021年7月17日,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指导,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中国市场杂志社主办,中国碳中和研究院、国统信息•首页大数据等联合承办,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等协办的“首届中国碳中和图谱及零碳城市峰会”在京隆重召开。以下是参会嘉宾发言:

    1.jpg

    图: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原执行总监、研究员石家庄市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吴维海

    一、为什么做出“ 双碳”承诺?

    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倒逼向全球做出“双碳”承诺。碳中和指国家、城市、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全球气候变化公约推动低碳发展。189个国家加入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161个国家成为京都议定书签约国。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分别于1994年和2005年生效。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由196个国家2016年签署,减少大气温室气体排放。

    根据清洁发展机制,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计划可获得核证减排量信用额,每个信用额代表一吨二氧化碳。核证减排量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和买卖。借此,工业化国家可完成一部分《京都议定书》批准的减排目标。

    碳排放增加导致环境恶化,倒逼实现碳中和。“碳”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高达400亿吨。美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3%至4%,但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

    创建低碳零碳城市、低碳园区(企业)的四大回报:

    一是.获得国家部委专项资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央行等资金扶持二是总书记、中央、部委、上级领导高度重视与视察调研指导: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央、国家部委和各省试点,政策与干部任用倾斜:总书记多次到贵州、浙江杭州、福建三明、四川成都、山东青岛等考察调研,高度评价低碳城市与低碳龙头企业,相关城市、政府和企业获得业绩肯定与资金等支持三是高水平促进当地经济转型与技术革命:碳汇技术、碳减排成果,以及碳补偿、碳交易,具有技术外溢效应,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四是建设低碳循环经济,壮大低碳产业规模:碳减排技术、低碳城市与零碳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与市场垄断,显著提高经济回报。如贵州大数据产业;美国特斯拉、宁德时代、长城汽车等新能源低碳企业。

    2.jpg

    二、 中国碳中和“ 图谱”如何绘制?

    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实施碳交易。“碳中和“路径:增、减、埋、买。

    创建低碳零碳城市“图谱”:六大路径:产业转型、营商环境与发展环境、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清洁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等。

    城市低碳化零碳化行动计划优先顺序:实施路径:以零碳城市与零碳国家建设为目标,分阶段部署。加强组织领导,确立减排路径,分解到政府、企业、居民等各领域,推进三大产业、交通、能源、建筑等协同实施,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项目化、具体化,实施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低碳零碳城市建设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实现GDP和GEP规模较快增长、GDP和GEP之间转化效率较快增长,努力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城市。

    工业低碳零碳发展“图谱”:源头减量、能源替代、节能提效、回收利用、碳捕捉、工艺改造。

    中国生态补偿方式以纵向转移支付为主。但在地区间的横向转移上,全国各地的做法实践主要集中在以流域为主的区域范围生态补偿方面,在大气、森林、湿地等领域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应该按照“谁使用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加快形成“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纵横联动”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政策和制度体系。

    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建筑能耗、物耗、水耗水平,强化施工现场扬尘、噪声管控。

    强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提高能效水平。支持企业加快生物质建材、工业固废新型建材等研发应用,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加快淘汰落后装备设备和技术。?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为重点,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农村发展生物质能。

    三、“零碳城市“的示范价值

    四带动、四辐射:带动技术进步、带动产业转型、带动资源聚集、带动质量提升;辐射低碳零碳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聚集,辐射零碳城市建设与零碳园区开发,辐射要素流动与碳汇交易、补偿,辐射区域经济发展与效能提升。

    3.jpg

    “碳达峰”“碳中和”的六大误区:碳中和指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与人为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净零排放指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与人为排放吸收量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平衡。

    4.jpg

    我们一直在行动:智库赋能+资金项目落地

    2010年开始,福建三明、贵州凯里、贵阳高新区、青岛、潍坊、威海海洋经济规划等,青岛、福建三明、贵州、威海等城市受到国家领导人视察或肯定、批示。

    编制威海海洋经济、规划潍坊节能环保产业园、青岛中德生态园、国务院国资委“十二五”规划、中节能集团、东营黄河流域规划、中宁生态规划、利津再生资源产业园规划等,宁夏、威海等受到国家领导人视察调研并做出重要指示。

    2015年前后,出版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城市规划与城市案例、企业示范案例;多年持续规划辅导并打造甘肃白银市生态企业“万亩沙漠修复变果园和森林草地”;2021年6月1日湖北襄阳与当地政府、中国出入境检疫检验协会、多家国字头智库等联合发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实现机制襄阳共同宣言;6月18日与中国市场杂志社、中国西部发展与研究促进会、国统信息.首页等联合发出全球碳中和共同行动;6月中旬,国合研究院首家倡议和推进实施“12345”零碳智库创建行动;7月17日,国合研究院联合多家院所、部委专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等组织零碳峰会,共建共享中国碳中和研究院,共同倡议中国碳中和图谱及零碳城市行动宣言。

    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首家启动“12345零碳智库行动”。

    “1” 一个目标:尽快将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行业一流的零碳智库”。

    “2”两大体系:整合构建智库平台、规划编制、碳汇减排、项目实施、产业引进和要素流动服务体系;探索实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建筑结构、绿色办公、低碳生活等示范、技术应用、项目投资、减碳行动与工程服务体系。

    “3” 三大能力:国家政策解读与经济实践能力:智库研究与“碳中和”落地能力;典型示范与对外推广能力。

    “4”四大研究:国内外低碳案例研究。国家政策与行业应用研究。双碳目标与地方高质量发展研究。低碳智库与低碳社会研究。

    5.jpg

    “5”五大计划:低碳智库三年行动计划。低碳智库共建宣言行动。“中国碳中和研究院(智库)”。“碳中和示范城市”(园区、企业、村庄)创建行动。 “双碳”国际论坛和高端培训行动。

    四、全面如期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

    1、组织机制。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改委,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研究双碳目标和政策。

    2、摸底调研。委托第三方智库牵头谋划,联合研究国家和地方“双碳”目标、有关政策以及测算方法、价值交易机制等。

    3、价值核算。按照全口径、多维度,调研政府、城市碳排放、双控及生态产品价值等现状与规模等,形成碳中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和系列报告。

    编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 、开展试点城市GEP核算 、 编制地方标志生态产品地域公用品牌评价标准。

    4、差距分析。分析对比“十四五”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测算和确立弥补差距、达成目标需要开展的工作。

    5、规划方案。基于“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主线,委托第三方编制“十四五”时期清洁能源规划、“十四五”时期新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碳中和专项规划,创建低碳城市实施方案、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建设低碳零碳示范城市规划与行动方案。

    6、分解任务。按照省市县镇村、企业、居民、一二三产和环境治理等口径,进行节能双控、行业减碳、技术改造、能源结构、经济结构、交通结构等优化目标指标分解,分2025年、2030年、2060年三个时间节点。

    7、补偿交易。多维度、全社会进行减碳节能及生态产品价值确定边界、价值核算、补偿规则、额度交易等。

    8、政策激励:政府、企业、社会、居民等多方参与,资金扶持、技术改造、开放合作以及考核激励等。

    6.jpg

    零碳城市,将是绿色、休闲、共享、开放的的城市、是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实现机制试点城市”。零碳城市,将是绿色、富裕、融合、创新、公园式、国际化的“碳中和”城市。




    315313.jpg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京忠智库、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中国经济报道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智库+商会+媒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三驾马车”联手发力赋能企业.pdf

    ▶ 中国经济报道 简介.pdf

    ▶ 中国经济报道简介及项目介绍(PDF版).pdf

    中经重点项目库-电脑端22.jpg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