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今年带来这4份建议

    中经总网  2024-03-02 22:40     浏览量:229833

    中经总网两会特别报道(本网记者 姚咏梅)在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今年两会计划提交四个建议,涉及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银发经济和二手车产业等领域。

    0f06334e9a234c4e8d3f51b181c64b2d_副本.jpg

    一、关于推进智能交互引擎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建议

    (一)为什么提?

    消费互联网催生了搜索引擎,工业互联网需要智能交互引擎,这是面向价值共创的革命性新引擎。它从供需两端发力,在用户侧以个性化交互定制激发有效需求,在供给侧以网络化协同精准配置,实现柔性生产,是加速新型工业化的新动能。

    (二)建议:

    1.建:①依托国家双跨平台,特别是头部平台,集中力量开展智能交互引擎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强化模型训练、算法优化,持续提升能力;②依托双跨平台已有规模优势,开展消费数据集和工业数据集的扩充,研制训练数据规范和测试标准,以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保障。

    2.用:①提炼碎片化的消费和工业场景,发布以用户交互定制/产品辅助设计/精细化质量检测等为代表的关键领域典型场景清单;②发挥大企业示范引领,家电/汽车/建筑等行业率先示范智能交互引擎的创新应用,建立相关行业标准。

    3.研:①建设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顶级开源社区,充分发挥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在开源生态体系的组织作用;②组建算力联盟,集中已有高档GPU算力资源,开放国家算力平台,支持各类大模型训练。

    二、关于强化智能家居行业顶层设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

    (一)为什么提?

    1.智能家居是未来消费的新增长点

    ①智能家居是扩内需、稳增长的新赛道:市场潜力大,未来3-5年有望翻倍增长,带动智能家电、家装等产业发展。

    ②智能家居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可以为AI大模型、国产芯片提供应用场景,助力解决居家养老问题,支撑银发经济发展。

    2.产业层面缺乏顶层规划、设计①国家层面没有统一的规划布局,导致产业链上下游对产业未来的愿景和目标缺乏共识。目前仅有广东、浙江、安徽等产业基础较好的地方出台了智能家居产业规划。

    ②缺乏对各类资源整合的政策引导,导致新场景、新业务培育慢。国外如韩国、欧盟等,对家庭安防、家庭新能源等场景的培育投入大量补贴,直接带动了三星、西门子等大企业扩展智能家居业务。

    (二)建议

    1.建议国家发改委牵头,研究制定国家智能家居产业3-5年发展规划,将提升市场渗透率、培育新场景等作为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整个智能家居行业加快发展。

    2.建议出台支持智能家居全产业链的政策体系,整合中央和地方政府、大企业资源,按一定比例联合投入,重点培育居家康养等新应用场景,全面增强智能家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关于推动智慧医养深度结合,加快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为什么提?

    1.加快发展智慧医养结合,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是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①必要性:我国老龄化呈现“超大规模、超快速度、超早阶段、超稳结构”四大特点,推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已势在必行。

    ②紧迫性:老年人患病率高、得病种类多、带病时间长等问题突出,对养老、医疗、护理等综合服务需求急剧上升。

    2.我国医养结合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①养老与医疗分管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有待升级;

    ②基层医养服务面临资源不充分问题,医养结合床位及护理资源供需不平衡、家庭医生数量不足、签约服务信息化平台少等问题。

    ②老年康复辅助器具数量与种类较少。

    (二)建议

    1.建议民政部、卫健委等相关部门成立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统筹管理机制,整合优化医养服务资源,监督医养政策高效落地执行。

    2.建议加快完善医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各地政府在城镇和乡村中利用现有建筑重新建设的医养站、医养中心的资金支持,开展养老、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加强养老、医疗数据融合创新,推进基层医养结合机构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3.建议推进“医养康”产学研一体化,加速医养设备有效供给。鼓励企业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在康复领域合作,加大对生活智能辅助、智能康复训练、智能护理机器人等研发扶持,推动上下游产业发展,进而缓解医护人力资源紧张、提高康复医疗服务效率。

    四、关于推动二手车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释放汽车消费新活力的建议

    (一)为什么提?

    1.二手车市场消费潜力大,加快二手车流通有助于促进汽车消费和升级。我国汽车市场从单纯“增量时代”进入“增量和存量并重时代”,2023年汽车保有量约3.4亿辆,更新换代需求和潜力巨大。

    2.政策利好二手车行业发展。2023年是二手车行业“爆发”元年,商务部等部门发布“二手车新政”,二手车行业进入商品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时代。2023年二手车交易量1841万辆,同比增长约15%,创历史最高记录。

    3.与汽车发达国家二手车行业相比,我国二手车发展起步时间较晚,消费市场的认知存在较大偏差,行业发展还存在痛点。

    ①二手车行业普遍面临信息不透明、不对称问题,信任缺失制约着二手车行业的发展。

    ②我国二手车行业产业链节点割裂,还未形成规模化、完整的市场模式,市场集中度低。

    ③缺少针对二手车消费的直接促进政策。

    (二)建议

    1.建设全国性汽车全生命周期数据平台,汇聚从生产制造/购买使用/保险理赔/维修保养/交易流通/报废回收/循环再利用等全流程信息,以诚信、共享为基础,促进二手车规范化、提高诚信度。

    2.支持二手车再制造行业的发展,在税收、财政等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在检测标准/整备下线标准/市场准入等方面建立标准体系和监管机制,打造二手车再制造产业体系,提升用户认可度。

    3.出台促进二手车消费的专项政策,鼓励各省市扩大汽车消费补贴范围,将合规二手车企业销售的车辆纳入购车优惠政策范畴,与新车享受同等补贴,加快存量流通,促进汽车换新升级。

    640.jpg

    中经总网两会特别报道| 专栏主编 姚咏梅

    个人简介:姚咏梅,号素心。企业家杂志栏目主编、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副总编辑、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杂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全国杂文学会联席会常务委员、首都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市决策学学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

    20多年的新闻媒体工作经历养成了用独特的视角捕捉新闻,通过对于光远、成思危、吴敬琏、林毅夫、樊纲、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等等专家、学者的访谈培养了积极、热情、轻易不言输的个性。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我的座右铭!做知性优雅女人、做最好的自己是我的追求!热爱生活,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是我的行动指南!

    中经旗下网络传媒及联合媒体矩阵(重点合作支持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云经视、《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国资委《企业家》杂志、《祖国》杂志社-祖国网、中国报道网、中国应急安全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数十家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矩阵宣传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两会特别报道:姚咏梅

    编审:王海珠 熊辉 刘信春

    灿烂中国 民族品牌 名片背面 新 熊总 王总副本.jpg

    中经总网 联合共建 三驾马车超级资源综合赋能平台.jpg

    财神到 3版 加红色背景 加二维码 加印章金色副本.jpg

    重点项目库和专家智囊团 另一张背景图.jpg

    中经简介 电脑大屏单张 背景图 中经网中经在线 留三个二维码 另一个背景图副本.jpg

    中经联合各大友情媒体单位 另一张背景图蓝色.jpg

    ■【手机竖版】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

    ■【中经专家智库】专家智库“智囊团”重点合作机构

    ■【中经联合推介】国内国际大型活动品牌赞助合作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媒体+政企+智库】:汇聚行业机构优质资源 探索媒体品牌突破发展

    ■合作推介|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简介

    ■合作推介| 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简介

    ■合作推介| ASTIC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介绍

    ■合作推介| 世界物联网大会介绍

    ■合作推介| 中云工业园项目介绍

    ■合作推介| 首融生态-区域重点建设项目综合服务3.0

    ■合作推介| 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

    ■合作推介| 赛柏蓝:医药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公司

    ■合作推介|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介绍

    ■合作推介| SPAC国际金融中心

    (网站声明:凡本网发布或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提供相应证据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