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智库】李伯祥: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名词看创新的实践伟力系列笔谈(一)

    中经总网  2024-04-04 23:12     浏览量:222253

    中经 头部图片 报道中国影响时间 融合发展共创未来副本.jpg

    李伯祥: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名词看创新的实践伟力系列笔谈(一)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闪耀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光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在领导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旗帜鲜明提出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积极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提炼升华精准扶贫的实践成果,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思想动力,成为讲好减贫的中国故事,传播好减贫的中国声音,阐述好减贫的中国理念的精彩篇章,处处闪耀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2015年10月l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题为《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中就讲到,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回顾中国几十年来减贫事业的历程,我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我还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陕北一个小村庄当农民,一干就是7年。那时,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当时和村民们辛苦劳作,目的就是要让生活能够好一些,但这在当年几乎比登天还难。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地。这两年,我又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守护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脱贫地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2015年1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合理调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让脱贫地区生态环境更美更好。脱贫攻坚中将扶贫开发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通过生态扶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脆弱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贫困地区生态保护水平明显改善,守护了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脱贫攻坚既促进了贫困人口“增收”,又促进了贫困地区“增绿”,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广大农村旧貌换了新颜,生态宜居水平不断提高。110多万贫困群众当上护林员,守护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并重,在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的同时,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不断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就地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2013年以来,贫困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7450万亩,110多万贫困群众当上护林员,守护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建立2.3万个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队)。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国土绿化、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和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发展木本油料等经济林种植及森林旅游,不仅拓宽了增收渠道,也明显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实现了“双赢”。脱贫攻坚既促进了贫困人口“增收”,又促进了贫困地区“增绿”,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广大农村旧貌换了新颜,生态宜居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现在生活的绿水青山都是共产党带给我们的,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今天的好生活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最壮丽的时代画卷。脱贫攻坚历史巨变历历在目,乡村振兴美好前景催人奋进,陇原大地处处展现着鲜活生动的幸福画卷,处处展现出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群众心中有杆秤,谁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心上,人民群众就会把谁放在心里。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太白镇葫芦河村90岁的老党员葛富银说,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困难群众,始终把困难农民放在第一位,不让农民住危房,历朝历代都没有。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杨咀村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户脱小平激动的说,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好政策救了我的生命,让我有了今天的新生活。庆阳市华池县柔远镇刘沟村贫困户王奋元说,我们现在生活的绿水青山都是共产党带给我们的,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今天的好生活。从天津市北辰区到庆阳市华池县挂职副县长的潘东说,华池是革命老区,这里的人民用鲜血、忠诚、担当、奋发,为我党的成长壮大做出了无私奉献。共同奋斗的路上有你也有我,我们应该手拉手一起前行,庆阳革命老区人民更应该享受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庆阳市镇原县殷家城乡77岁的防返贫监测户张志录老人说,党的政策太好了,我们吃水不愁了,道路平展了,山地变成平地了,我儿子儿媳治病有保障了!我们总不能啥都靠共产党,以后的好生活,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

    三区三州是随着脱贫攻坚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名词,是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 。“三区”是指: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涉藏州县。“三州”是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东乡”,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是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和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全州、全省乃至全国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水比油贵” “人背畜驮”“摔死麻雀渴死蛇”形容这里陡坡和干旱缺水,东乡半个县冬季断水。脱贫攻坚让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东乡群众吃水难问题。昔日连县城都很少去过的妇女,如今走出大山,带着自己的刺绣产品,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走向国际舞台。东乡县大树乡南阳洼村66岁的马一狄里说“我是一个脱贫户,以前我们一家人饭吃不饱,喝不上水,到县城来回需要一天。如今,自来水拉通了,路修好了,不愁吃不愁穿,感谢总书记,感谢共产党。我现在牛也养上了,羊也养上了,我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大桥镇韩河村残疾老人符仲贤靠易地搬迁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里,看见抽水马桶时热泪盈眶说:“这东西我以前电视上看到过,从没见过实物,更没碰过,做梦都想不到我老汉还能用上它,还是共产党好啊……”洛峪镇段家村全村过去无产业、无自来水、无硬化路,是出了名的“三无”穷村。如今走进段家村,道路整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家家户户白墙蓝瓦、鳞次栉比,田野辣椒一望无际,茁壮成长。提起段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冯玮说,十年前的段家村吃水靠河边挖个坑,人们称渗沙水,家家户户用扁担挑这渗沙水吃。稍远一点的山里人往往人畜共饮一泉水,泉边周围牲畜粪便常常渗入泉水习以为常。如今自来水进村入户,有些人家还接进了厨房。全村许多人家用上了洗澡间,人人用水不发愁,扁担成了收藏品。十年前段家村的路,每逢雨季,污泥浊水横流,春天冻土消融,泥浆烂泥路难行。如今户户硬化路到了家门口,多年不见的雨鞋成了稀罕物!过去手电筒是家家的必备物品,如今太阳能路灯照的全村一灿明。为了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冯玮把他的微信名改成了“不忘初心。

    两当县鱼池乡乔河村76岁的原村党支部书记曹进学老人激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把我们老百姓都像他的亲人一样对待,处处为我们着想,村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不愁,吃饭、看病、上学都不愁,我们的日子像蜜一样甜!”。礼县农民蔺兑清说,“党的政策好,正赶上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县上,乡上来了好多人,给家里盖房子、水泥硬化院子、大门口的路面,拉上了自来水,盖牛圈、猪圈,连厕所都给贴上了瓷砖。这个时代太好了,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党的好政策。自己害病政府掏钱,我们过上了神仙一样的好生活”。

    平凉市崆峒区大秦乡梁东村76岁老党支部书记马正喜说,现在水通了,路好了,房屋都翻新了!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英明的党中央!   梁西村三社51岁的脱贫监测户苏永红说,以前养二三头牛,现在养了八头牛;看病有报销,生活有保障,吃穿都不愁,都是党的政策好,以后的好日子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

    定西市渭源县莲峰镇菜子坡村低保贫困户侯尚明说,帮扶政策太好了!共产党的干部把我们当亲戚一样照看着呢。通渭县农民何志诚说 “眼看着前些年缺吃少穿没钱花的农民兄弟,今日有房有车有产业,我会心地笑了,是感恩地笑了。国家现在强大,打赢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正是这一个个数不胜数的生动精彩故事,构成了一幅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洛峪镇何胡村一户农家的中堂条幅写的都是“家居碧水青山畔,人在春风和气中”

    贫困的类型和原因千差万别,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中国在减贫实践中,针对不同情况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实施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实现精准扶贫。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是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极差、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并重,在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的同时,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不断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就地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加强教育扶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聚焦特殊贫困群体,落实兜底保障政策。中国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其他多渠道多元化扶贫措施。

    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让贫困群众真正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广大群众扬眉吐气,生活在绿水青山和美乡村中,情绪激昂,感恩奋进、勤劳致富的自信和决心溢于言表。“绿水青山要护好,乡里就比城里好”已成为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脱贫致富群众的口头禅,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环保理念已深入老百姓的心间。洛峪镇何胡村一户农家的中堂条幅写的都是“家居碧水青山畔,人在春风和气中”。

    如今在陇原大地城乡,随处可见的群众自编的标语,朗朗上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群众扬眉吐气,情绪激昂,感恩奋进、勤劳致富的自信和决心: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往前跑;莫为贫困找借口,多为脱贫找出路。不要等不要靠,美好生活自己造;政策只能帮一时,长期致富靠自己;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户家庭;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谁英雄谁好汉,拆危治乱看一看;妇女能顶半边天,脱贫攻坚走在前;提倡婚丧新风,反对大操大办公;要想生活过得好,环境卫生要搞好;屋里屋外勤打扫,美好生活要过好;房前屋后扫干净,人人面前显精神;脱贫攻坚人人参与、环境整治家家受益···

    这里气候宜人、山川秀美、村民质朴让我这个从省城来的人都有了退休后在此颐养天年的想法和打算

    著名作家、《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李存葆在他的作品《梦幻仇池山》中赞誉仇池山就是上苍以诡谲乖张的形式,创造出的美的经典。其声誉之隆,不让蓬莱、普陀与武当。仇池山不仅是一座神性的山,还是一座诗性的山。仇池山一带的青山绿水,仍是今人可以贮存梦幻,使心灵得以小憩的胜地。

    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的西和县,素有“宝贝的复杂地带”之称,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半夏之乡”“中国乞巧文化之乡”,但同时也是全国18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国52个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之一、甘肃省8个最后一批脱贫摘帽县之一。

    仇池山周围的蒿林乡、洛峪镇、大桥镇的贫困村,大部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有些贫困村不是群山环绕、地势陡峭,就是沟壑纵横、岭脊狭窄、山险峰峻,座座隆起的高山,千百年来始终与贫困相伴。出行难、用电难、用水难、通讯难、上学难、看病难是长期以来制约这些贫困村发展和群众致富的瓶颈。洛峪镇的何胡村、崔马村隔河相望,山高路陡,高路入云端,山路十八弯,上下走一回,不是胆战心惊,就是惊心动魄。

    多少年来,西和人民坚韧不拔,奋力拼搏,一直与贫困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探索脱贫致富之路。甘肃首开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区域性扶贫开发之先河,创造性地探索出以家庭为基本单元,以解决温饱和增加收入为目标,以发挥农户主观能动性为载体的“四个一”扶贫模式(人均一亩稳产田,户均一亩林果园,户均每年出售一头商品畜,户均每年输出一个劳动力)就源于西和县。

    百年奋斗不停步,千载梦想始成真。西和县摆脱贫困的艰辛历程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是陇原儿女脱贫攻坚的一个历史印证,是陇南人民脱贫攻坚尽锐出战的真实写照,是陇南人民脱贫攻坚久久为功的意志品质的生动诠释。

    脱贫攻坚的艰难岁月刻骨铭心,历史性的今昔巨变让人感慨万千,全面小康的丰硕成果,凝聚着多少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各级帮扶干部和工作队员的心血和汗水,甚至有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为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了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省市帮扶单位及西和县把精锐力量派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广大党员干部以昂扬斗志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开战。各级领导干部、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长年累月奔波、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四处奔波,爬山涉险,不辞劳苦。他们一腔热血,心系百姓,不是农民,却在乡村院舍留下数不清的足迹和身影。他们有的没时间看望年迈的老人;有的顾不上照看年幼的孩子;有的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长期超负荷运转,透支身体,积劳成疾;有的负伤患病,仍在坚持工作;有的甚至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第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兑现党员义务,践行对党忠诚、积极工作、无私奉献、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承诺。

    被授予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的驻西和县洛峪镇何胡村第一书记杨占军说,驻村两年有余,我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倍受鼓舞,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到了脱贫攻坚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何胡村的变化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水、电、网全面覆盖,宽阔的水泥路连社接户,即使下雨天村民出行也不会受阻,经过不懈努力,这几年变化明显,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改善、村民向善向勤,但如何彻底摆脱贫困,让我一直深思。今后将引导群众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多读书、多学技能,让山村的孩子不再走父辈的老路,同时,保护好我们何胡的青山绿水,并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根到老百姓的心里。这里气候宜人、山川秀美、村民质朴让我这个从省城来的人都有了退休后在此颐养天年的想法和打算。随着扶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何胡村贫困发生率逐年陡降。深究背后缘由,我们的帮扶工作有些许寸功,但更多的是知识减少了贫困,技能增加了收入。帮扶可救一时之困,但彻底摆脱贫困唯有自强求知,也就是常说的“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知识改变命运,真正要摆脱贫困奔向富裕生活只能依靠知识和技能,知识让村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尝到了甜头,鼓的不光是钱包,观念也在悄悄转变,村民从以前比谁家房子盖的高到现在看谁家读书的孩子多、孩子读书好。

    (作者系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特聘专家)

    微信图片_20240404231149_副本.jpg

    作者简介:

    李伯祥,曾担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甘肃省委宣讲团成员、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处原处长。

    现任中关村人才协会全国产业振兴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专业导师、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研究员、北京政报头条传媒管理委员会高级顾问、甘肃省委宣传部特约评论员、甘肃省委网信办特约网络评论员、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编委、甘肃省三农问题研究会高级研究员、甘肃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共临夏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客座教授。

    近年来,先后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政部、国家医疗保障局、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新疆商务厅等举办的培训班及甘肃省委党校、甘肃省直机关工委党校、甘肃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甘肃省委宣传部哲学培训班、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南梁干部学院、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广电总台、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省直相关部门、相关市州及兰州新区、相关县市区宣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

    围绕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新时代的故事,撰写的长篇理论文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最现实最生动的伟大实践》《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壮丽的中国故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现实最生动的党史教科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思政课最鲜活的教科书》《弘扬延安精神,确保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及50多篇文章先后刊发国家重点理论网站、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办的理论中国网、学习强国、中国农村网、国家乡村振兴局官方网站、中国乡村振兴网、中国经济新闻网、国家发改委国合乡村振兴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人民网、《人民论坛》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华网、昆仑策、北京网、北京中关村、北京高端在线民情调查中心、北京青年党建网、丝路文博网、党报头条、每日甘肃、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研究院、西安新闻网、兰州新闻网、学习强国《延安红云平台》、甘肃省委党校、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兰州大学、陇东学院、南梁干部学院、甘肃三农在线、凤凰网、香港今日观察等网站及相关机关、市州县区网站。

    先后在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甘肃省扶贫办、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工作。主编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甘肃农村工作》杂志十年,担任中共陇南市委机关报《陇南日报》常务副总编十年(其中主持工作两年)。历任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中共陇南市委宣传部企业宣传科科长;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综合信息处、调研督查处、宣传处处长;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督查协调处、调研指导处处长;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处(宣传处)处长。

    曾荣获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个人“标兵奖”、甘肃省省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甘肃省法制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被中共陇南市委评为陇南市“5·12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2022年评为甘肃省乡村振兴局优秀共产党员。论文《关于我国西部地区增创新优势的思考》荣获《人民日报》第三届“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一等奖,二集电视文学剧本《婚变》荣获“全国首届当代农民喜闻乐见的电视剧本金牛奖优秀奖”,两次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编审:王海珠 熊辉 刘信春

    本网专家推荐:李伯祥(中关村人才协会全国产业振兴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专业导师、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特聘专家)

    中经旗下网络传媒及联合媒体矩阵(重点合作支持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云经视、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企业家》杂志、《祖国》杂志-祖国网、《中国化妆品》杂志、中国报道网、《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国应急安全网、中法新闻法制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数十家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矩阵宣传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

    中经总网 联合共建 三驾马车超级资源综合赋能平台.jpg

    财神到 3版 加红色背景 加二维码 加印章金色副本.jpg

    ■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

    ■ 中经总网专家智库“智囊团”及重点合作机构

    ■ 中经总网联合推介国内国际大型品牌峰会论坛活动

    ■ 合作推介|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简介

    ■ 合作推介| 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简介

    ■ 合作推介| ASTIC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介绍

    ■ 合作推介| 世界物联网大会介绍

    ■ 合作推介| 中云工业园项目介绍

    ■ 合作推介| 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

    ■ 合作推介| 赛柏蓝:医药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公司

    ■ 合作推介|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介绍

    ■ 合作推介| SPAC国际金融中心

    (网站声明:凡本网发布或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提供相应证据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