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71

    业内专家:让研究所、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让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应用场景

    中国经济报道  2022-02-13 20:32     浏览量:224712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上投入上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应进一步加大政府引导基金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上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建立更加包容的失败和容错机制。进一步加大创新平台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研发提供便利条件。”——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主任 严长春

    “当前最关键的是让研究所、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应加强科研成果跟中小企业需求的对接,让中小企业创造应用场景。”——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院长 汪斌

    观察副本.jpg

    日前,科技部发布《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到“十四五”末,形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制度体系,营造全社会支持中小企业研发的环境氛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新增20万家。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能力,实现“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5万家。

    其中,“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即每个科技企业要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产品、科技人员占比大于60%、以高价值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超过5项、研发投入强度高于6%。

    业内人士认为,《通知》从优化资助模式、完善政策措施、集聚高端人才、创造应用场景、夯实创新创业基础条件等方面,形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制度安排。同时,还单列一定预算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加快培养一批“四科”特征明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这将“大幅提升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

    “能达到‘四科’标准的企业基本都是各行业中创新能力强,科技人员和科技产品占比高,拥有核心技术,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主任严长春对《中国科学报》说,“《通知》提出新增5万家‘四科’标准企业,意味着新增25万件以上具有高价值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这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院长汪斌认为,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来说,“四科”标准要求偏高。

    “其中,公司科技人员占比大于60%这条就很难达到。”汪斌对《中国科学报》说,“即使高校或研究院所,真正进行科学研究的人员也不一定能达到60%,因为还有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人员,还有各类事务性工作要处理。”

    汪斌认为,对企业来说首先是要生存下来,因此营销、市场、生产等环节必不可少,其中40%的“挣钱人”可能养活不了60%的“花钱人”。因此,要求科技人员占比大于60%“较难实现”。

    “当前,最关键的是让研究所、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应加强科研成果跟中小企业需求的对接,让中小企业创造应用场景。”汪斌补充说,“一方面中小企业没有那么多精力,没有那么多钱投入研发。另一方面,现在国家每年研发总投入上万亿元,其中国拨经费也有几千亿元,花了这么多钱、这么多成果不急于转化落地,不搞成果和企业对接就太可惜了。”

    《通知》中,对优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资助模式;针对落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政策措施;提升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人才服务;夯实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基础条件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安排。

    专家认为,《通知》非常及时,初衷非常好,其中也有很多详细的规划。比如,优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绩效评价制度,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重要绩效考核指标。支持国家、地方及行业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子基金。比如,进一步推动简化普惠性优惠政策兑现程序,进一步落实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开发及技术转让增值税免税、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减免、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征等政策。

    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研发方面,严长春认为,后续还要有更具体、更“接地气”的普惠政策。比如,《通知》提出鼓励各地方探索完善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或“旋转门”机制,推动完善家属签证、子女入学等服务等。人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应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高端人才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细化资金、政策的优惠和便利。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上投入上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应进一步加大政府引导基金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上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建立更加包容的失败和容错机制。”严长春说,“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大创新平台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研发提供便利条件。”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中关村独角兽加速器、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

    综合报道:中国经济报道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海珠(微信13520414009)


    中国经济报道“中国独角兽”特别专题:

    ■苏州园区这家“独角兽”,专门提供全球科技“情报服务”

    ■张江这家独角兽企业,把工厂工人变成“超人” 

    ■常州,冲出一只超级独角兽:估值460亿 

    ■业内专家:让研究所、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让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应用场景

    ■2022年“独角兽”之争 谁能笑傲江湖?

    ■汪斌:基金是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抓手

    ■汪斌:用好科技成果评价手段,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什么是独角兽企业?

    点赞gif.gif

    中国经济报道 入驻平台副本.jpg


    中经聚焦.jpg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国经济报道联合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等权威机构,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媒体+商协会+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三驾马车”联手发力赋能企业.pdf

    ▶ 中国经济报道 简介.pdf

    ▶ 中国经济报道简介及项目介绍.pdf

    王京忠总编辑介绍《中国经济报道》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

    中国经济报道-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落地各省市重点项目库.jpg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