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新闻培训】论记者的活动力

    中经总网  2024-08-29 13:16     浏览量:225480

    中经 头部图片 报道中国影响时间 融合发展共创未来 加版权副本.jpg

    【本文提要】:

    “新闻记者最应该有的是活动力”。这句话是新闻界前辈邹韬奋先生说的。在如今信息社会,提高并增强记者的活动力,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列举了中国新闻史上一些著名记者的例子,讲述了增强活动力的方法,可供参阅。

    在信息传播日益迅速和广泛的时代,记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邹韬奋在《新闻记者活动的正确动机》一文中指出:“新闻记者最应该有的是活动力。”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记者应当具有的核心素养,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要有“三不怕”的精神

    邹韬奋强调,什么是活动力?这个名词似乎太抽象,但是我觉得这个名词的含义有许多妙处。就新闻记者的立场看来,“所谓活动力是不怕麻烦的研究,不怕艰苦的捜索,有时也包括不怕艰险的奔波”,新闻记者的思想和行动是要立在时代的最前线的,所以对于知识的补充和当前切要问题的内容,都须有继续不断的研究和探讨。

    他在这里提出了记者保持活动力的“三不怕”精神。

    首先,体现为不怕麻烦的研究。新闻事件往往错综复杂,真相常常隐藏在表面之下。一个具有强大活动力的记者不会被烦琐的细节和曲折的线索所吓倒,而是以严谨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去挖掘、梳理和分析。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采访相关人员,只为了呈现出最准确、最全面的报道。

    其次,不怕艰苦的探索。在一些艰苦的环境中,如灾区、贫困地区或是危险的现场,新闻记者需要有勇气和毅力去深入其中。他们可能要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资源的匮乏以及潜在的危险,正是这种艰苦环境中的探索,才能让公众了解到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真相,唤起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第三是不怕艰难的奔波。这是记者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为了获取第一手的新闻素材,他们可能需要在短时间内穿梭于不同的城市、地区甚至国家。频繁的行程变动、长时间的路途劳累,都无法阻挡他们追逐新闻的脚步。这种奔波不仅是身体上的劳累,更是心理上的坚持和执着。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记者甚至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但为了捍卫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众的知情权,他们依然义无反顾。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新闻事业的忠诚和担当。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邵飘萍的活动力非常强,他以出色的采访技巧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著称,他能够深入实际采访,挖掘重要新闻,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险。他提出的“铁肩辣手”理念,强调记者应肩负社会责任,以犀利的笔触揭露社会不公。他为《申报》等多家报纸撰写了大量报道,内容真实、生动,深刻、犀利,分析在理,常是一针见血,深受读者喜爱。邵飘萍创办了《京报》,还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担任讲师,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最终,因为其坚定的立场和勇敢的报道,他被军阀杀害。

    如何提高并增强活动力

    记者的活动力并非单纯指身体的活跃程度,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信息获取能力、社交拓展能力、现场应变能力以及持续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

    如何才能提高并增强活动力呢?记者要培养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新闻线索的出现。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主动与相关人士进行联系和沟通。只有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才能在新闻工作中发现更多的机会,获取更多的有价值信息。

    范长江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记者,他的活动力非常强。范长江在1935年7月至1936年5月期间,作为《大公报》的旅行记者,他的足迹遍及川、陇、陕、宁、青、内蒙古等地区,真实地记录了西北地区的时局和民生。在西安事变和抗日战争期间,范长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战地进行采访,报道了前线的战讯,展现了极高的职业精神和勇气。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必不可少。记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新闻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挖掘新闻素材,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有丰富的学养,他强调记者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成为具备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综合素养的人。他提出,新闻工作不要求成为每个专业的专家,但知识要丰富。他见过一些记者,虽然很勤奋,采访也深入,但一辈子没有写出多少特别精彩的作品,问题就在于学识太单一,缺乏悟性。而悟性源于丰富的学养,各种门类的学问在头脑中积累,遇到一定的时机就会触类旁通,引发写作灵感。社会上的新闻源丰富多样,如果头脑不够丰富,就难以发现新闻。范敬宜出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时,提出要培养新闻“高手”,其中就包括要求记者有丰富的学养。

    实践锻炼是关键。实践是提高记者活动力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大量的采访实践,记者能够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社交拓展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

    穆青是中国现代新闻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以深入一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采访作风著称,他在采访中常常深入到农村、工厂、边疆等地区,获取第一手资料。他的报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尤其关注农业和农村问题,对于推动中国农村改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他坚持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福祉贡献力量。

    记者的活动力是其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具备强大活动力的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坚守初心,为公众带来真实、客观、有深度的报道,成为社会的瞭望者和守望者。让我们向那些拥有强大活动力的新闻记者致敬。

    来源综合自:华文融媒云

    9be691c88a2bd0bce25a0308a243a21.jpg

    【作者简介】姚赣南,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硕士论文答辩委员、新闻培训授课老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专著有《全媒体时代宣传干部新闻采编实务手册》《采编实用技巧88讲》《新闻采写70问》等。中经总网·中经在线特邀专家。

    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 联合报道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总编审:王海珠 熊辉

    编辑:刘信春 郑建华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北京媒体团-融媒体宣传矩阵(重点合作支持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云经视、《祖国》杂志-祖国网、《企业家》杂志、《中国化妆品》杂志、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中国报道网、《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国应急安全网、中法新闻法制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近百家网络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矩阵宣传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旗下拥有商标:中经总®网、中经三驾马车®;及版权:中经总网©、中城环球©、中经智谷©、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世界品牌智库©、世界品牌之夜©等多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中经总网 联合共建 三驾马车超级资源综合赋能平台.jpg

    财神到 3版 加红色背景 加二维码 加印章金色副本.jpg

    ■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

    ■ 中经总网专家智库“智囊团”及重点合作机构

    ■ 中经总网联合推介国内国际大型品牌峰会论坛活动

    ■ 合作推介| 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简介

    ■ 合作推介| 世界酒店联盟WHA简介

    ■ 合作推介| 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简介

    ■ 合作推介| 博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会简介

    ■ 合作推介| 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简介

    ■ 合作推介| ASTIC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介绍

    ■ 合作推介| 世界物联网大会介绍

    ■ 合作推介| 中云工业园项目介绍

    ■ 合作推介| 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

    ■ 合作推介| 赛柏蓝:医药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公司

    ■ 合作推介|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介绍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