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新闻培训】硬题材如何做到软表达?

    中经总网  2024-09-14 08:23     浏览量:246753

    中经 头部图片 报道中国影响时间 融合发展共创未来 加版权副本.jpg1_副本.jpg

    硬题材如何做到软表达?

    文/ 刘国昌

    硬题材软表达,是时下行文的一个重要手法。这个手法将本来比较硬的题材写得轻盈、好看,吸引了不少读者。

    下面结合一篇稿件来谈谈这个手法的写作特点。

    这篇题为《金、银、蓝、绿、红你眼中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什么颜色?》的报道(见中国新闻网2月18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而做,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和变化。

    应该说,这是一篇硬题材的报道,讲粤港澳大湾区5年的发展变化,也是篇大报道。但中国新闻网记者把这硬题材做成软表达,赢得了不少受众的好评。

    他们是如何做的呢?下面我们进行一番剖析——

    一、善抓特点,以颜色取胜。

    这篇报道从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色、银色、蓝色、绿色、红色这5种颜色切入,形象生动描述了巨大变化——

    报道写道:

    5年如白驹过隙,幢幢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银”光闪耀;

    经济高速增长、活力充分释放,“金”黄夺目;

    四时花香飞鸟集聚,“绿”意盈盈;

    靠海向海商船往来穿梭,湛“蓝”深邃;

    人员流动活跃、科创潜力迸发,热闹“红”火。

    多彩湾区,似万花筒般缤纷绚烂。你眼中的粤港澳大湾区,会是什么颜色呢?

    这样的写法,一下子抓住了读者,使人不得不看下去,有引人入胜之效。

    二、虚实结合,让事实说话。

    记者在确立以“五色入手”的框架后,在具体写每一个具体内容时,注意虚实结合,让事实说话。

    如在“向海而生向海图强,添“蓝”色动力”一节中写道:

    珠江奔腾入海,货轮穿梭如潮。

    以南沙为圆心,以100公里为半径,汇聚了粤港澳大湾区全部11座各具特色、潜力无限的城市。这11座城市均有港口,特殊的“地缘”决定了其在探索海洋经济道路上的优越性。而海洋经济更是国际一流湾区的标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向海而兴,是现实选择,更是机遇方向。

    2023年11月23日,有“中国海洋第一展”之称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开幕,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携深水工程船“海洋石油201”、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海上油气智能加工厂“海洋石油123”等“高精尖”海洋科技展品集中亮相。

    同年12月27日,全球最先进,也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珠江口海域顺利完成首次试航。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愈加便利,带动滨海游热度攀升。

    得益于“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等政策陆续实施。港澳市民“一脚油门”便可直通广东,海洋旅游资源在“双向奔赴”中发挥更大价值。

    以上所写,有虚有实,让事实说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正确理解“软表达”

    一说“软表达”,有人可能会想到华丽的词语、动人的句子。这些固然不错,但从实质上看,“软表达”并不局限于这些。从这篇报道可以看出,“软表达”作为一种写作理念,以下两个特点十分明显:

    1.软表达是让受众易于接受的一种表达方式。

    学生腔、文件体的表达,一般不大为人们所接受,而生动、形象的写法会受到人们喜欢。

    在这篇报道中,记者特别注意这样的表达,如写“一桥跨三地,天堑变通途”,文中写道: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两大重要跨境基础设施建成通车。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运营,香港加入全国高铁“朋友圈”。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伏波于浩瀚伶仃洋中的海上巨龙“起舞”,让往来港、珠、澳三地变得更加便捷。

    再如写“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愈加便利,带动滨海游热度攀升”,文中写道:得益于“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等政策陆续实施。港澳市民“一脚油门”便可直通广东,海洋旅游资源在“双向奔赴”中发挥更大价值。

    “香港加入全国高铁‘朋友圈’”,“港澳市民‘一脚油门’便可直通广东”,这些接地气、形象的写法,是人看后亲切感顿生。

    2.硬题材更要注重软表达。

    软表达是写作上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吸引人来阅读文章。特别是遇到硬题材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软表达的问题。要反复琢磨看其能采取哪些软的表达形式为最好。

    我们强调软表达,不是为软而软,而是说把比较硬的内容实行软说,目的是为了人们更好地阅读和接受。毋庸讳言,我们现在有些文章内容很硬,表达方式上也很硬,语气硬、文辞硬,很难让人读得下去。这样一种情况,实在应该来一个改变才好。

    新闻报道讲究传播效果,而实现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在表达方式有所改变,有所创新。形象一点说,就是要做到“硬题材软表达”。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来源:老记说事

    作者简介

    2_副本.jpg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光荣在党50年。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中经总网·中经在线智库特邀专家。

    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历任海外版《言论专访版》副主编,教科文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曾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等。

    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报纸编辑学讲义》《世象评说》《京腔京韵》《养心之道》等书籍。

    中经总网 世界品牌研究院 竖版 品牌展播 中国品牌 世界共享.jpg

    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 联合报道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总编审:王海珠 熊辉

    编辑:刘信春 郑建华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北京媒体团-融媒体宣传矩阵(重点合作支持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云经视、《祖国》杂志-祖国网、《企业家》杂志、《中国化妆品》杂志、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中国报道网、《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国应急安全网、中法新闻法制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近百家网络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矩阵宣传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旗下拥有商标:中经总®网、中经三驾马车®;及版权:中经总网©、中城环球©、中经智谷©、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世界品牌智库©、世界品牌之夜©等多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中经总网 联合共建 三驾马车超级资源综合赋能平台.jpg

    财神到 3版 加红色背景 加二维码 加印章金色副本.jpg

    ■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

    ■ 中经总网专家智库“智囊团”及重点合作机构

    ■ 中经总网联合推介国内国际大型品牌峰会论坛活动

    ■ 合作推介| 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简介

    ■ 合作推介| 世界酒店联盟WHA简介

    ■ 合作推介| 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简介

    ■ 合作推介| 博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会简介

    ■ 合作推介| 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简介

    ■ 合作推介| ASTIC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介绍

    ■ 合作推介| 世界物联网大会介绍

    ■ 合作推介| 中云工业园项目介绍

    ■ 合作推介| 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

    ■ 合作推介| 赛柏蓝:医药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公司

    ■ 合作推介|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介绍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