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六家央媒发声斥炒作国产鞋行为:监管应坚决出手!

    中新经纬  2021-04-07 11:02  董湘依   浏览量:100709

    刚刚结束的清明小长假,以李宁、安踏为代表的国产鞋价格遭爆炒的话题在网络上刷屏,一度登上微博热搜。一款发售价1499元的李宁韦德之道4银白款,售价高达48889元,涨幅达31倍。随着舆论发酵,六家央媒陆续发声斥炒鞋行为,官方微信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发文喊话:“爱国主义怎容投机倒把”“这场炒鞋闹剧,该收场了!”。

    人民网:消费爱国心炒鞋,邪气必须狠刹!

    4月4日,人民网发表题为《人民财评:消费爱国心炒鞋,邪气必须狠刹!》评论文章称,炒鞋只要在法律框架内行事,并非不可。但是,如果把这股来势汹汹的炒鞋风,视为单纯的市场现象,那就太“天真无邪”了。

    人民网评论称,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遏制这种疯狂的做法和歪风邪气,监管部门应该坚决出手,通过法治手段为这轮炒鞋热降温。生产厂家需要多想出一些管用的好办法,比如随机应变增加供应量等。此外,经销商、品牌商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力,压缩炒鞋客“作妖”的空间。多方携手、齐心协力,让炒鞋客无路(炒鞋歪路)可走!

    新华社:借机哄抬“国货”价格是自断门路

    4月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借机哄抬“国货”价格是自断门路》的评论文章称,知名国产品牌的限量款球鞋在二手市场上存在一定溢价并不新鲜。然而,这一波价格上涨明显超出溢价范畴,远离价值规律。一件商品短短几天涨价数十倍,显然不是市场运行的正常现象。

    新华社指出,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始终是企业应当遵循的发展正道,借机偷奸耍滑坑蒙拐骗终究只会害人害己。对当前一些网络平台借机哄抬价格的行为,品牌方应当尽快动起来,维护品牌形象。监管部门也应积极作为加强监管和引导,维护市场秩序,为“国货”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光明日报:严查部分“炒鞋客”和相关平台

    4月6日,光明日报客户端发表时评《热炒国产鞋涨价31倍,谁在收割智商税?》称,中国消费者爱国产品牌,本属人之常情,绝不应该成为某些“炒鞋客”的可趁之机。那些恶意炒作国产品牌球鞋的相关平台,也有消费广大用户的爱国心之嫌。相信明眼人,都能看穿他们的伎俩,不会盲目跟风。

    光明日报指出,相关监管部门不妨适时出手,尽快干预。首先是通过权威机构发声,向公众说明这场“炒鞋”的利害关系,为这场风波降降温。其次,也该严查部分“炒鞋客”和相关平台,禁止其恶意助长“炒鞋”风潮,让部分国产球鞋尽快回到正常价格。

    同日,光明网发表题为《国产球鞋遭热炒涨价数十倍,受损的终是消费者》的评论文章称,品牌方要在热度中保持冷静,看得更长远一些。要意识到很多球鞋的稀缺性实际上掌握在自己手中,无论是“限量”还是“复刻”,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自己说了算,此时不能任由炒鞋商人借由其产品割韭菜。

    央视:“炒鞋”当心“鸡飞蛋打”

    4月5日,央视新闻发布题为《国产鞋原价1500炒到49999?“炒鞋”当心“鸡飞蛋打”》评论文章称,说到底,鞋是用来穿的,而不应是用来炒的,“炒鞋”这种疯狂的做法和歪风邪气必须被遏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行业得到健康发展、不被伤害。

    央视新闻称,“炒鞋”圈资金量越大的人,就能接近更上游的经销商直接拿货,从而形成垄断、哄抬鞋价,最终形成“割韭菜”的“杀猪盘”。散户、小贩,乃至很多没有收入的学生就被裹挟其中,成了“活韭菜”。除此之外,一旦“炒鞋”失败,贷款逾期归还,还会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央广网:打着爱国幌子的“炒鞋热”,必须遏制!

    4月5日,央广网发表评论文章《打着爱国幌子的“炒鞋热”,必须遏制!》一文称,不管是炒洋品牌也好,还是炒国货也罢,炒鞋本质上都是投机行为,是击鼓传花式的资本游戏。现如今,炒鞋早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它的背后可能涉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行为。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助长了金融风险。此外,由于操作黑箱化、部分消费者不理智等,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央广网称,必须通过严格监管和积极引导,坚决遏制炒鞋风气蔓延,让“鞋穿不炒”成为社会共识,让球鞋潮流回归文化本身。

    工人日报:炒鞋,一边“支持国货”一边算计同胞

    4月6日,工人日报评论称,如今,有更多人关注国货本是好事,但如果投机者通过非正常手段把持货源,让国产鞋的价格高到畸形,无疑会打击消费者的积极性,最终让向好发展的整个行业遭受损失。如果炒国产鞋的风气刹不住,无论买不买鞋,人们的爱国情怀恐怕都会受到伤害。

    工人日报指出,爱国应该表现在行动上,而不能一边喊着口号一边算计自己的同胞。无论是炒鞋、炒酒还是炒茶,监管部门都应及时出手泼水降温,品牌方、经销商更不能坐视不管甚至推波助澜——来之不易的品牌形象和口碑需要共同维护。

    【责任编辑:王小倩】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