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月6日电 (记者 李姝徵)在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上海电力大学校园内,正有约300名特斯拉公司员工在进行岗位专项技能提升培训。“将来,我们还会有上千名一线同事去电力大学上学。”特斯拉企业大学校长刘洋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洋表示,因不具备高等教育学历,许多一线技师、工程师不仅在专业技能上难以进一步提升,也面临着在大城市“落户难”的问题。而产教融合的模式,不单能满足员工个人发展的“小确幸”,更有望成为提升行业水平的“大推手”。
这样的“融合”项目在临港新片区并非个例。在当日举行的临港新片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揭牌仪式上,临港官方提出率先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
当日,一批校企合作项目、创新平台合作以及政校合作项目签约落地。在本次签约项目中,临港官方将与华东师范大学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重点打造“华东师大临港研究院”,聚焦精密传感、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系统测试等关键技术领域,推动相关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同时围绕技术治理和社会治理领域的问题开展研究,探索创新方法的应用推广和创新模式的先行先试,支持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创新发展。
上海电力大学与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签署《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合作协议》,双方互相开放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工厂生产线等资源。在智能电网、储能、综合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开展科研合作。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虞丽娟表示,当前,临港新片区聚集了一批优质企业,正在加快建设以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和大飞机园等特色园区为代表的前沿产业集群,区域内的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同日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建设方案》提出,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基本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培养不低于10万名具有初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