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69

    女设计师的追梦路——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徐平利

    中国经济报道  2021-10-13 09:12     浏览量:175969

    中国经济报道10月13日讯(王文慧)来自团中央《身影》栏目的消息,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民航建筑院副院长徐平利荣登栏目专访,现将全文转发。

    《身影》在线访谈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创办,是全国性榜样典型激励类在线访谈活动。该节目广泛邀请全国青年典型作为在线访谈嘉宾,就广大青年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嘉宾进行一对一交流。2010年7月,《身影》正式被团中央选入“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优秀活动案例”,2010年12月,团中央办公厅将《身影》节目活动案例发放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等单位组织学习和推广。

    徐平利.jpg

    嘉宾简介

    徐平利,1973年3月出生,1990级天津大学建筑系本科,建筑学专业,1995年毕业,1999级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工程硕士,城市规划专业,2005年毕业,师从吴志强先生(四国院士、曾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徐平利现任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民航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分公司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由于在开拓民航市场的重大贡献,她先后四次获得中航“总经理特别奖”,完成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国家及省部级多项奖励。包括: 世界建筑节中国大奖赛、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工业建筑学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同时还多次获得无锡市“五一创新能手”、公司爱岗敬业标兵、巾帼建功标兵、第九届榜样大会特邀嘉宾等多项个人荣誉,团队多次获得创新超越团队、巾帼建功团队、优秀罗阳青年突击队等荣誉称号,她本人曾邀参加《灵犀》《中国航空报》《云南建筑》等多家杂志专访。

    入选辞

    一个美的女人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坎坷,都有一颗美的心。她以美的心和不断追求卓越的专业,为中国民航建筑事业奉献出了一个又一个美仑美奂的作品,并在国内国际屡获大奖。她就是本期《身影》节目在线访谈嘉宾,徐平利女士。

    2.jpg

    主持人:徐平利您好,很高兴你来到我们(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优秀活动案例《身影》节目在线访谈现场,给我们分享你的经历和故事,感谢你。

    徐平利:主持人您好,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民航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深圳分公司总建筑师。我是一名从业25余年的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从1990-1995年期间我在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就读,毕业之后我来到公司,并在上海分院工作了七、八年,业余时间从1999年-2005年在同济大学攻读在职城市规划专业硕士,我的导师是吴志强先生,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在这期间我儿子出生,为了平衡事业和学业,我在北京上海两地来回奔波了一段时间后,回京开始开拓公司的航站建筑设计领域。

    我先后在公司的不同部门任职: 飞机工程设计研究院(含上海分院),民航工程设计研究院(含航站及空港创新发展中心),民航建筑设计研究院(含深圳分院),我参与组建面向民航通航领域的建筑设计团队,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

    主持人:你是一个很爱美的女人,能这样说吗?谈谈你每天是怎么捯饬自己的?

    徐平利:非常感谢主持人这么夸奖我,我从小就非常喜欢艺术、服装、建筑、室内、景观设计等等和审美有关的学科和专业,自然也就把对美的追求应用在自己的形象管理上,这也是受到我母亲的影响,她现在年近八十依然非常爱美,每天都会打扮得美美的,去公园参加老年人的舞蹈社团活动。每天早上出门前的化妆、打扮、服饰搭配,已经变成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出门前不打扮妥当我会觉得非常不自在,当然每天晚上的睡眠、面部清洁也是非常重要,包括饮食、起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觉得女人保持美丽的关键,除了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起居习惯之外,还是要有自己的事业,能够让你投入其中、乐此不疲的事情。每天沉浸其中忙碌并快乐着,会始终给自己带来青春的感觉,我自己就是这样每天忙忙碌碌,很紧张,但也很沉浸其中。

    3.jpg

    主持人:您很容易让我想起一个人:林徽因。您怎么看林徽因?

    徐平利:林徽因是建筑界的女神,也是诗人和艺术家,我非常钦佩和羡慕她。不过我是比较“接地气儿”的,谈不上女神,平时我身边的同事,不论年龄大小,都叫我“徐姐姐”。我的生活经历和她相比,有幸运也有苦痛,非常不同。性格上和她相比,我可能更为乐观和豪迈,平时我的同事对我的评价是:人未到,声先至,爽朗的笑声是我的标签。

    林徽因在事业上取得的成绩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始终拿她作为自己的人生标尺之一。

    我从11岁就立志学习建筑设计,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林徽因,只知道有个世界华人大建筑师贝聿铭。我在中学时代做了很多关于建筑学的简报,考大学的时候,我记得自己曾经有保送天津大学电子系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主持的机会,为了坚持自己的建筑学梦想,我放弃了保送机会,也终于考取了自己的梦想学校之一,上大学之后我逐渐知道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那时的我特别期待能够成为如“林徽因”一般的女性,遇上自己的那一半——“梁思成”。

    工作之后不论是林徽因还是贝聿铭,都成为我在事业旅途中的灯塔。在20余年的航站建筑设计领域开拓过程中,我不断地清晰、聚焦和深耕自己的设计领域及研究方向:民航航站楼、航站区及空港城等航空建筑设计、创作及全过程设计管理。

    我主持及参与的国内外项目数量近百项,设计规模涵盖从1000平方米到100万平方米全部类型的航站楼建筑设计及机场规划,设计范围从最小、最精致的专机楼到最大、最复合的站城融合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等,已完成及正在实施的航站楼项目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机场。

    在这个过程中每天我都在扎扎实实地走每一步,回首过去, 感觉曾经的每一个巨大的困难都逐渐消失在身后,当遇到困难挫折之时,我经常和伙伴们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没办法也要想办法解决”。

    由于在开拓民航市场的重大贡献,我先后四次获得中航总经理特别奖,完成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国家及省部级多项奖励。包括: 世界建筑节中国大奖赛、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工业建筑学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

    我个人多次获得公司“爱岗敬业标兵”“巾帼建功标兵”出征将领、无锡市“五一创新能手”、中国榜样大会特邀嘉宾等多项个人荣誉称号。我们的团队多次获得巾帼建功团队、创新超越团队、优秀罗阳青年突击队等荣誉称号,我本人曾获邀参加《灵犀》《中国航空报》《云南建筑》等多家杂志专访。

    我的多项作品先后收入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洋匠心——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校友作品集》,并入选天津大学120周年校庆“大国工匠——校友成果巡展”以及中国建筑原创设计论坛作品展。

    我本人带队完成的三个开拓型、重量级专机及公务机楼设计,分布于首都、杭州、昆明,并获邀在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2019(上海)参展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策展“新发展理念下的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建筑与开放发展”单元,在此之前国内并无专门的专机及公务机候机楼。

    4.jpg

    同时我持续多年进行设计总结,通过各类杂志平台和业界交流包括:《建筑技艺》《建筑创作》《云南建筑》《当代建筑》《工业建筑》《中国民用航空》《民用机场》《今日民航》等各类中文核心期刊。

    在这些年做项目过程中, 我非常重视公司核心技术研究课题总结,完成和正在推进多项课题,包括:航站楼建筑设计、民航基地规划设计、城市航站楼设计策划、航站楼后评估等等。

    同时我也非常乐于在社会媒体上进行跨界和学界的分享交流,曾获邀参加了很多学术会议论坛、演讲分享交流及网络直播,包括:国内外民航通航各类论坛、中国低空经济论坛、航站楼建筑设计高峰论坛、机场建设与发展论坛及国际峰会、大型航站楼建筑设计发展论坛、建国70周年暨中法交流论坛、世界智能主题峰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交通一体化引领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论坛、站城融合与城市再生高峰对话会、建筑技艺网络直播对话平台、北京市妇联指导/北京市女建协/AH成长学院的网络课堂、粤港澳大湾区及珠三角通用航空发展研讨会等等。

    应该说,在我毕业的25余年间,林徽因始终是我的女性标尺和指引,激励着我从懵懂少女一路走到知天命之年。

    5.jpg

    主持人:其实我更喜欢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

    主持人:九月的首都北京风景也无限美好,假如今天让你作为我们的导游,带我们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你怎么介绍它的建筑设计特点和它的现代美?   

    徐平利: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的形态是一只凤凰,寓意着升腾向上起飞的态势,它的整体设计是流线型,建筑内外部造型设计是由英国Zaha扎哈建筑事务所完成的概念方案。它的建成是北京作为国际型都市功能的重要补充,促使北京迈入了“一市两场”世界级航空枢纽之列,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创新动力引擎。

    这个建筑造型概念设计的主创扎哈·哈迪德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世界级建筑设计领袖级人物,也是世界范围内非常具有创新、敢于挑战传统思维的一位建筑界的“女战士”,不幸的是,她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她的创新思维和对建筑设计不断追求成为了我在事业征途中又一位学习的榜样。我也非常期待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像扎哈一样不断有建筑精品工程落成在大地上,通过建筑艺术的传播和记载,传达我们这一代人对这个世界的美好认知。

    6.jpg

    7.jpg

    主持人:从你的个人资料得知,你是先后就学于天津大学建筑学和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现在又作为一名航空人。一看到“航空”就够神秘的,又是“规划设计”纯概念性的东西,就更神秘了。这样看来,你就是一个“神秘女人”。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个“神秘女人”背后的秘密。可以和节目前的网友分享下你的工作吗?怎么能更形象的更物化的给大家介绍下航空和你的“规划设计”?

    徐平利:刚才我介绍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其实我的工作领域就在这方面。中国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领海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领空面积是领土和领海之和,即为1260万平方公里。现在又实现了国际通航,航空旅行可以带着大家周游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我们送你上天,我们接你回家。其实我们就是这个遍布世界的一个个美丽驿站的建设者和守护者。

    其实我走上这一段航空建筑设计之旅是偶然,也是必然,可以说是个人和团队共赢的相互实现。记得1995年大学毕业初到职场的时候,我们公司最有特点的传统设计产品是“机库”,而作为一名拥有“大建筑师”梦想的我,可以说是一段非常艰难的事业旅程原点,在彷徨迷惑、不断厘清的职业生涯中,我和我的伙伴们逐渐开启了这样一段中航的“航站使命之旅”。

    从1999年的硕士阶段“空港城”研究开始,我逐步深入并持续深耕航站区及航站楼建筑设计本源。我的设计原则始终强调规划、空间、建筑、交通、艺术、实施于一体,在2020年后疫情时代,我更提出了具备韧性、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航站楼建筑将成为活着的“生态智慧系统”,共享、互动、智慧、健康、分散的机场与城市融合的建筑设计宗旨,体验型机场航站楼和共享型城市航站楼双轮驱动,共同促进机场与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创新变革设计理念。

    在我这些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和同事们共同开拓了中航在航站楼设计领域“零的突破”以及穿越“无人区”的发展阶段,从而使公司从“第一个航站楼建成”到进入“国内一线航站楼设计团队”之列。

    这些年我在民航通航设计领域经历的设计项目、文章、奖项、研究、演讲等,折射了20多年中国民航通航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一系列机场建筑及规划设计方法和创新实践探索,可以说我们赶上了国家和航空领域持续快速发展的好时机。

    2020-2021年克服全球新冠疫情的深刻影响,在激烈的“搏杀”中,我们的团队先后与国内外各顶尖高手联合完成多个省会级及以上的超大型航站楼及交通枢纽国际竞赛、中标及入围,创造了国内设计团队2020-2021年度创作奇迹。

    深圳市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是国际首创、集国铁、地铁、城际及航站楼于一体的、国内继上海虹桥、北京大兴之后极具创新里程碑意义、高度复合叠加的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综合体。我们与英国Grimshaw、Mott Macdonald以及北城建设计组成的设计联合体,在激烈的国际竞赛投标中战胜多家国际一流设计团队,获得国际竞赛第一名。

    由于此项目的战略突破,2021年5月25日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揭牌仪式在深圳中航一街一号中航中心大厦37层举行,中航院将始终秉承“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与使命,努力将深圳市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做成世界级的精品工程,为我们国家的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发展擘画宏伟蓝图! 

    这一路的辛酸苦辣今天想来历历在目,我们的团队不断有人离开,也不断有新人加入,而我们的事业版图始终在不断扩大,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始终在路上不断攀登和前行。我们通过优秀的设计带给每一位旅行者一座座美丽的驿站,将我们的“爱和美”传播到世界各地。

    8.jpg

    9.jpg

    主持人:你应该有很多外国的朋友,也经常和他们交流沟通探讨和相互学习,你认为中国的专家政策和国外的有哪些不同?你希望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徐平利:我有很多国外的朋友,也有很多同学定居国外,和这些朋友、同学的交流深浅不一,我曾经合作以及交流的国外建筑师事务所有Grimshaw、 Zaha、Arup、蓝天组Coop Himmelblau、福斯特foster、香港IDA等等。总体感觉国外的建筑师更加专注于建筑艺术本身的追求,而国内建筑师更多的是在“完成任务”,我们距离创作设计精品和艺术实现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和国内外建筑师负责的范围以及设计管理的机制不同有很大关联,在国内建筑师至今无法做到对项目的完全决策,更多的是由业主决策,我们只能提供建议,我们需要更多的与业主“博弈”,才能实现我们的建筑设计理想。当然国内近20年的快速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创作机会和机遇,在这一点上国外的朋友和同学们的确是非常羡慕我们,但国内建设飞速发展带来的设计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因此可以说:国内外的建筑师职业生存环境各有利弊,期待未来我们的设计行业在后疫情时代能够继续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创作环境和平等的话语权,迎头赶上国际一流的设计水准。

    主持人:不久前,我看了一段浙大郑强先生对华罗庚的评价,你怎么看华罗庚先生回国?

    徐平利:华罗庚是我国近现代最知名的数学家,他不仅是一个造诣极高的学者,同时还是一位衷心的爱国人士,在1937和1950年两个关键时段,最需要像华罗庚一样的科学家的时候,他就毅然回到了国内,为我国的抗战和之后的建设做贡献。1950年回国前,他写了一封致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一段最为感人,他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这句话让我们看到华罗庚教授的伟大爱国精神,也激励更多的有才之士的爱国之心。所有的个人理想都需要建立在国家和人民利益上,我们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才,应当为我们的祖国效劳服务。

    我们和全球范围的学者、专家交流,最终是为了能够提升能力,开阔视野,增强包容心和同理心,同时也是为了传播友谊和美好,让更多的全球人士能够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国建筑师,了解我们的国家,共同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我们的微薄力量。

    主持人:你是1973年生人,是中国一代中青年的专家。你怎么看祖国的发展?你有怎样的未来规划?

    徐平利:我们这一代70后,赶上了国家飞速发展的机遇期,老一辈为我们打下了大好河山,我们年富力强,正是为国家做贡献的好时候,我希望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争分夺秒,为国家的强大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未来我希望把我们的里程碑项目做好,做出精品工程,无愧于自己的职业生涯, 带好团队的年轻人,为青年一代树立榜样的文化,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后浪”,在后疫情时代,充分发挥我们70后的“韧劲”,把乐观向上、敢于屹立潮头、舍我其谁的精神传递给大家。

    在之后的访学之旅,我期待能够充分交流,取长补短,逐渐实现我们这一代70后国内建筑师和国外建筑师的同台竞技,为我们的国家带来更多、更好的建筑精品,为我们的城市带来我们对建筑艺术的美好追求,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平安和福祉。 

    主持人:你怎么看榜样?你怎么看榜样访谈《身影》节目?

    徐平利:榜样的精神是国家的脊梁,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奋发努力,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更有意义和有价值。我记得《中华榜样宣言》中有一句话很给力:让我们都做榜样的中国人!也希望更多的榜样来到《身影》节目,将自己美好的身影留在这里,把我们的精神汇聚在这里去感染身边每一位朋友、亲人和同事,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和阳光! 让我们的人生始终拥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不空虚、不浮躁、有信仰、有魅力、有色彩!

    非常感谢《身影》栏目提供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传递我们的思想、分享我们的人生旅程,也希望我的故事能够给更多的人带来美好,带走悲伤,快乐出发,勿忘初心!

    主持人:通过今天的访谈,我们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建筑设计师,她的梦想,她的报负,在这里我们祝福她好梦成真!

    供稿:《身影》栏目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