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中国新闻网总裁​俞岚:破除对外经济报道的时差、偏差和温差

    中经总网  2024-02-20 23:41     浏览量:238391

    面对复杂多变的舆论格局,我国经济领域国际传播工作既要有战略耐心,更要争取历史主动,力破当前对外经济报道中“信息时差”“预期偏差”“舆论温差”等问题,加快构建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经济话语权。

    破除对外经济报道的时差、偏差和温差

    俞岚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深度交融,经济新闻在国际传播,尤其在对外舆论斗争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要把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放在重要位置,既能做好自己的事,也能讲好自己的故事。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中央重点外宣媒体,近年来,中国新闻社不断深入经济报道主战场,坚持问题导向,探索新的范式,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不断提升经济新闻国际传播效能,提高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同时,通过不断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外生动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伟力,为全球共同应对挑战、推动经济复苏提供中国方案。

    当前对外经济报道的挑战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正在回升向好的中国经济,格外需要强信心、稳预期。然而,近些年,美西方大肆唱衰中国经济,“中国崛起顶峰论”“去风险论”“外资撤离潮”等,一系列偷换概念、混淆视听的话语陷阱不时出现。这说明美西方对中国模式、中国崛起的打压遏制加码,同时也说明我国对外经济传播工作尚存在不足。这种不足不仅影响着全球市场、外企外资对中国经济的预期,也会倒灌到国内,影响各方面对于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预期。

    信息时差:重大政策提炼阐释能力不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十分丰富,经济领域涌现出大量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利益涉及面广,海外关注度高。但是,我国对外经济报道有时会因向全球说明中国经济政策安排的滞后或对经济概念解释的生动性、可读性不足,造成海内外经济概念语境的落差、政策理解的时差,而西方媒体常利用这种时差抹黑中国。

    预期偏差:好经念歪引发“次生灾害”。互联网时代,经济传播领域时常出现因对政策把握不准、理解不透或传播梗阻而导致的预期偏差。如近年来“民营经济退场论”等一些低水平谣言的出现。再如,经济舆论场中,因个别媒体报道偏颇,导致公众坐信息“过山车”的现象有之;因将谣言化身“新闻”,导致资本市场波动的现象有之;因被外媒虚假叙事带节奏,导致市场信心不足的现象有之。这些乱象多引发连锁反应,海外跟风炒作,致使我们陷入舆论被动。

    舆论温差:需警惕出现多个舆论场。当前经济传播领域出现国内媒体和海外媒体之间、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之间的舆论温差,国内主流媒体多正面,境外媒体和自媒体多中性或负面。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成就举世公认,但几乎每个历史时期,不同变体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和“威胁论”在海外也有舆论市场。

    经济领域国际舆论引导的路径探索

    “向世界说明中国”一直是中新社的职责与使命。近年来,中新社不断改革内容供给,创新叙事方式,拓展传播渠道,致力于在全球化语境中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故事,强化经济领域国际舆论引导能力。

    抓住中国概念定义权。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阐释自己、说明自己,任由信息时差延宕,就很容易陷入西方话语陷阱。基于此,中新社在对外经济报道中,特别注重陈情与说理相结合的叙事范式。

    深邃思想,融合表达。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历史方位、指导原则、主题主线、根本动力、战略举措、工作方法等基本问题,形成一套科学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主流媒体向世界讲好中国经济故事的思想航标。近年来,中新网不断创新核心叙事,打造“习言道”等融媒体栏目,以“小切口+大视野”探索总书记深邃思想的全媒体融合表达。如《习言道|从螺蛳粉到甘蔗林,习近平格外关注这件事》,从总书记考察“土特产”说起,洞察总书记关于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思想轨迹;《习言道|再议“长江”,要看懂三个关键词》等报道,对总书记重要经济论述进行“再观察”,条分缕析帮助受众及时准确把握核心要义。此外,为进一步做好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对外宣介,近年来,中新社推出“党外人士话复兴”“十年百变”“走进新国企·打卡新坐标”等国际传播精品栏目,以融合叙事呈现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等新经济理念之下的中国故事、中国变迁,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

    以人叙事,小而有力。近年来,中新社经济报道重视以“人”叙事阐释中国经济符号,将普通人的小故事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叙事。2023年,中新网推出“绿色中国”栏目,呈现“双碳”目标下的地方绿色转型实践。如视频报道《大凉山里的追风人》记录了中国西南部的偏远山区里,风电工人翻越海拔4000米的高山,转上百个弯道,将91米长的风机叶片运上山顶的故事。虽然运输一趟就要半个多月,但他们的付出,将更多清洁能源送进了千家万户。这则报道吸引了诸多外媒关注,这种小而有力的叙事,讲述了国家主张和个体变迁的关系,让海外看到中国的“双碳”目标不是模糊的数字和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努力与变化。

    亮剑交锋,正本清源。近两年来,针对海外诋毁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等现象,中新网连续推出系列报道予以批驳回击。例如,“解码共同富裕”系列报道邀请林毅夫、白重恩等权威专家,以厘清误区、打开问号的方式,击破“变相逼捐”“福利主义”等海外误读,阐释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报道获中国经济新闻奖一等奖。又如,中新经纬推出“百家民企说”系列报道,采访郭广昌、姚劲波、刘庆峰等诸多知名民营企业家,为他们表达建设性意见搭建平台,提振经济发展信心,驳斥片面夸大民营经济困难、唱衰民营经济发展、攻击民营经济政策的错误观点和海外杂音,报道入选2023中国经济媒体融合报道典型案例。再如,围绕“进博会”这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标识,中新社上海分社和中新网联合推出“进博故事”系列视频报道,展开时间跨度近半年的全球全媒体传播,全面呈现中外企业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机遇的故事,系列报道在海内外阅读量近6亿。

    增强议题设置主导权。主流媒体是社会信息的传声筒,经济报道具有预期管理的特殊使命,既要报道事实、总结规律,还要主动设置议题,预告风险、传递信心。

    640_副本.jpg

    中国新闻社强化经济新闻国际传播效能的部分案例。

    把准热点信息时度效。主流媒体有效引导预期,首先要有高效且专业的政策释义能力,向市场传递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而不只是当文件的搬运工。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当晚,中新社经济部“国是直通车”密集发布十余条“经济观察”深度解读,从宏观政策、楼市调控、外贸外资等多层次、多角度回应海外舆论关切。产品形式上以“轻阅读”呈现“重报道”,将厚重的解读报道按新媒体传播规律重新组合,通过一图看懂、知乎问答、精彩观点短视频集锦等形式,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扩大传播面。这种快与准的背后,有专业水准的长期积累,也有生产体系的高效协同。

    畅通政策传递直通车。近年来,中新社注重以“新闻+”模式向经营主体提供权威信息的入口、接口、窗口,促进意见交换、沟通对话,减小政府、市场以及公众之间的信息差。2022年11月,中新网联合相关国家部委举办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以政策直通车形式,邀请政府部门面向在华外企和商会,第一时间解读二十大精神和相关领域政策措施。2023年年初,主办“新时代新机遇——跨国企业在中国”网上主题宣传,联动中央和地方媒体深入在华跨国企业采访,展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活动全平台总阅读量超8亿,在海内外获得热烈反响。再如,近年来,中新社坚持在每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举行的同时,举办以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为主题的“国是论坛”,邀请权威专家解读最新数据。同时,通过观察稿件、可视化解说、创意图解等形式,抢占信息发布“窗口期”,及时设置议题,掌握舆论主动。如今,“国是论坛”已成为海内外认知度和公信力较高的中国经济传播品牌。

    提升出海传声自主权。当前,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讲好中国经济故事的主体之丰富、媒介之多元前所未有,向世界讲好中国经济故事,应聚合政府、企业、媒体的出海力量,开拓自主可控的出海渠道。

    变客场为主场,提升在外传播能力。近年来,中新社借助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不断借台搭台,提升在外传播能力。2023年11月至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举办,中新社、中新网联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密集举办主题多边会、中外企业家对话会、中国—阿联酋青少年足球赛、全球气候行动漫画展等系列活动。这些主动设置议题、将客场变为传播主场的举措,吸引了美联社等500余家国际媒体报道或转载,在全球瞩目的气候舆论场形成较强的中国声势。

    变分散为联合,强化多元主体协作。如今,扬名世界的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都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新社注重加强国际传播中的媒企联动,将主流媒体的传播实力与中国企业的海外资源充分融合,展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硕果与前景。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中新网联合全球百家华文媒体以及14家在海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央企,共同推出“足迹·丝路24小时”全媒体特别节目,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全景展示“一带一路”倡议的海外实践,节目全平台传播量超5亿。这种着眼全球织网组网、深度整合海外传播资源的合作传播方式,成功聚流量为力量,提升了国际传播实效。

    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故事的对策建议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前,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是经济报道的核心任务,主流媒体应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

    以“人脑+AI”提升整合传播能力。专家、智库、市场机构等都是经济传播领域“关键二传手”,主流媒体应充分调动这些活跃力量,巧借外脑提升经济报道专业程度,同时,积极运用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技术,增强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包装呈现的生产效率,提升舆论场上的反应速度。近年来,中新网与高校、研究机构、头部企业等合作建立专家委员会、国际传播实验室等,在舆情监测、内容产出、合作传播等方面,打造经济新闻国际传播联合攻关机制,提升了在关键议题、关键节点上的政策释义能力。中新经纬研发推出AI数据处理系统,如,一些重要权威数据发布后,该应用短时间内可实现图表、短视频等可视化内容产出,提升了新闻产品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入选2023中国经济媒体应用创新典型案例。

    打造懂经济会传播的新媒体账号。经济领域也要塑造IP。全媒体时代,善表达的政府官员、懂媒体的专家学者、会传播的工商人士、能够驾驭流量的新媒体账号等,都能有效提升经济传播效能。近年来,国是直通车、中新财经、中新经纬等中新社打造的财经报道系列IP,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强化经济工作舆论引导的轻骑兵。2024年伊始,中新网全新推出经济报道新媒体账号“三里河”。未来,该账号将围绕“三重”议题(领导人重要经济论述和活动、重要经济会议、重要经济政策)进行及时解读,以话题新锐、叙事新巧、形式新颖为原则,注重专业报道的通俗呈现、国家叙事的个体感知、中国故事的世界表达。“三里河”推出的《抢先看,中国经济的三个历史新高》等产品,在海内外获得较好传播效果。

    组建立体纵深自主出海盟军。织网络,充分聚合走向海外的中国经济力量,构建共讲中国经济故事的海外传播网络;拓人脉,重点在华侨华人、国际组织、经济学界、工商界等领域扩大知华友华朋友圈;搭平台,对外传播和在外传播充分结合,积极搭台借台促进沟通理解、增信释疑。近年来,以“东西问·中外对话”为代表,中新社打造了一批促进中外交流互鉴的品牌栏目,同时,打通官方与民间、国内与国外、机构与个人、国企与民企等渠道,构建共创共建共享的全球内容生态服务平台,多措并举引导海外社会建立“中国是什么样”的全面认知,形成“中国会怎么样”的准确判断。

    结语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奇迹是最有说服力的中国故事,想要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讲好中国经济故事。主流媒体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挺进经济报道主战场,占领网络舆论主阵地,打好对外舆论斗争主动仗,力求向世界讲清楚新时代中国经济质与量、破与立、稳与进的大道理,讲透彻“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大逻辑。

    (作者系中国新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中国新闻网总裁)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4年2月(上)。

    来源:人民日报-新闻战线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fNn1fzBFcBVDaPPug2gQA

    中经旗下网络传媒及入驻媒体矩阵(重点合作支持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云经视、《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国资委《企业家》杂志、《祖国》杂志社-祖国网、中国报道网、中国应急安全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数十家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矩阵宣传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编审:王海珠 熊辉 刘信春

    灿烂中国 民族品牌 名片背面 新 熊总 王总副本.jpg

    中经总网 联合共建 三驾马车超级资源综合赋能平台.jpg

    财神到 3版 加红色背景 加二维码 加印章金色副本.jpg

    重点项目库和专家智囊团 另一张背景图.jpg

    中经简介 电脑大屏单张 背景图 中经网中经在线 留三个二维码 另一个背景图副本.jpg

    中经联合各大友情媒体单位 另一张背景图蓝色.jpg

    ■【手机竖版】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

    ■【中经专家智库】专家智库“智囊团”重点合作机构

    ■【中经联合推介】国内国际大型活动品牌赞助合作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媒体+政企+智库】:汇聚行业机构优质资源 探索媒体品牌突破发展

    ■合作推介|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简介

    ■合作推介| 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简介

    ■合作推介| ASTIC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介绍

    ■合作推介| 世界物联网大会介绍

    ■合作推介| 中云工业园项目介绍

    ■合作推介| 首融生态-区域重点建设项目综合服务3.0

    ■合作推介| 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

    ■合作推介| 赛柏蓝:医药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公司

    ■合作推介|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介绍

    ■合作推介| SPAC国际金融中心

    (网站声明:凡本网发布或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提供相应证据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