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70

    李书福发表对国际友好合作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六个洞见(附讲话全文)

    中国经济报道  2022-03-17 14:15  郑紫文   浏览量:82938

    3月14日,一直被外界誉为缔造汽车行业传奇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吉利大讲堂发表了题为《坚定不移 拥抱世界》的内部分享,从国际形势、人才培养、企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六个洞见。

    微信图片_20220317140114.jpg

    以下为李书福内部分享主要内容:

    洞见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与其他民族友好合作,沟通互鉴

    微信图片_20220317140118.png


    各种地缘政治与局部冲突构成了二十一世纪的最大全球隐患,直接影响全球宏观经济稳定与走向。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已经展开了一场充满挑战的国际秩序重塑、发展权、主导权再平衡的新的历史进程。

    人之所以是人,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独立思考,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就很容易把事物推向极端,就很容易被周边信息牵制,生活在被蛊惑的世界里,这些人不知道自己说的话、做的事,客观上正在伤害自己本身。历史是一面镜子,我相信中国人充满了智慧,一定能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珍惜和平,反对战争,正确认知世界大事,就是自尊自重的一种素养,我衷心祝愿世界持久和平,衷心希望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从理论上讲,全球化是解决人类自我冲突,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合作共赢才是永远的主题。最好做到强挂钩、一体化。只要持续推进全球化,中国的经济运行就一定会更好,中国人民的生活就会更加幸福。就当前而言,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这是事实,毋庸置疑。这是几十年来东西方各国相互主动融合的结果,彼此之间已经在经济、教育、学术及民间交流、经贸往来等多领域展开了多层次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相互关联、相互捆绑的项目不计其数。但是我们必须要理性客观负责任地研究眼前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我认为多想想、多思考没有坏处,居安思危、展望未来、冷静观察、有效应对很重要。任何有损于改革开放的感情用事都不利于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都不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继续保持谦虚低调,既要认清世界也要有足够的自我认知,一定要竭尽全力向世界上的先进文明学习。既要有足够的民族自信,也要诚恳地与全球所有民族交流互鉴,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上有人。

    虽然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确实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这些成绩是来之不易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国大胆利用外资并给外资企业特殊优惠政策的结果;是西方企业大规模开发中国市场并有效利用中国发展机遇的结果;是政治家、法学家、教育家、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等等各方力量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共创辉煌的结果;是举国上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千千万万个企业家、创业家、冒险家锐意进取、大胆创业、不怕失败、艰苦奋斗、敢闯敢冒的结果,尤其是老一辈、老前辈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为艰难探索各种所有制企业更好创新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的结果;是中国人口红利、低成本劳动力贡献的结果;是中国经济社会在特殊历史时期,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粗放发展的结果;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互认同、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不断增进友谊、共谋发展的结果;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被广泛认同并欢迎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主旋律得到各方普遍支持的结果。

    而今天,因为世界在变,以上这一切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或调整。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提出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总书记提出了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伟大战略部署,给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要以更加务实、更加有效的工作方法,在更高层次的经济领域,以更合适的方式依法合规地与全球各国的市场打交道。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做好每一件事,完成每一个项目。

    洞见二: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微信图片_20220317140122.png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的核心内容有两个: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这次会议在全国两会前召开,这是非常科学的时间安排,为全国两会提供清晰的方向指引,在当前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召开,说明党中央的改革意志坚如磐石,改革方向明确清晰。我反复学习了许多遍,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主动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

    会议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要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我们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沿着中央会议精神指引,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人才集团要结合会议精神,尽快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他经营类企业,也要根据会议精神,抓住机会,制定更加稳健的商业方案。

    洞见三:汽车产业全球化 保障供应链安全

    微信图片_20220317140126.png


    快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失速了,逆全球化时代已经开启,逆全球化时代的全球经济可能分为东西方两个阵营,两大经济体系。如何实现跨文化、跨体系经营,如何在逆全球化时代推进全球化企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技术难题。

    就汽车产业而言,一定是全球化的产业,否则很难在科技上取得领先地位,闭门造车就是坐井观天,基础技术研究必须基于全球领先科技,企业才有竞争力。今天的世界经济已经变了,而且正在逆向改变,我们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应这些变化,我们的企业才能生存与发展。

    汽车产品产业链很长,从目前来看,一个国家很难独立完成汽车全产业链的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但逆全球化趋势已经形成,我们又无法对这种趋势产生影响,我们只能根据这种趋势尽快调整商业计划。在全球合规的前提下,既要做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篇文章,又要做好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篇文章,尤其在供应链安全方面必须做出可行的方案。

    洞见四:依靠共同奋斗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企业而言,做强做大企业,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是第一要务,也是第一责任。这次两会关于共同富裕的内容也表述得很清楚,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描述很好理解,一句话,三层意思,首先是依靠共同奋斗,做大蛋糕,做大经济总量,同时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什么叫扎实推进?我的理解就是可持续发展,科学有序地做出制度安排,帮助更多的人创业、就业,增加收入,相互帮助,先富帮后富,大家携手共进,踏上一条坚实的个人或企业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最终目的就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美好追求,实现美好生活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用“不断实现”这四个字来表达,说明要实现美好向往也是不容易的,是不会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把蛋糕做大了,把经济做强了,同时又把蛋糕分好,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只要共同奋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为此,吉利也在行动,准备拿出一部分股权,设立奋斗基金,并正在为这个基金的使用研究相关制度,如何与全体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努力争取全员持股,人人是股东,人人是主人,大家携手合作,共同奋斗,共同富裕,实现全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洞见五:企业治理理念与能力 决定可持续发展水平

    微信图片_20220317140129.png


    吉利是一家大型全球性企业,不但有分布全国的业务,还有分布在全球的跨国业务。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主要的控股股东,下设数百家独立核算的国内外企业,我的主要工作集中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这个层面,我出任董事长,下设的数百家独立核算的国内外企业,我会逐步退出管理层及董事会层面的工作,这样做的原因与目的就是为了更加依法合规推进现代企业治理,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专业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最近,我辞去吉利汽车集团的董事,引起了社会上有些人的关注与议论,其实这是我对企业治理的正确安排。只有这样做,才能让管理层有权、有责,才能真正体现三层治理结构,才能真正体现“充分授权、依法合规、考核清晰、公平透明”的吉利企业治理理念。在中国,我是这样治理企业,在全球其他国家,我也是用这样的企业治理理念,比如,在英国的伦敦电动车公司,我也不是董事。

    企业主要股东不出任董事是比较常见的事,只是因为我是吉利的创始人且长期出任董事长,现在连董事都不任了,有些人确实觉得难以理解,但是,大家应该知道,我已经为企业工作近40年了,我必须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领导能力的新人,并且让大家有权、有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培养出内生型人才,企业才能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这种安排的本质既是一种责任,也是对管理层的一种信任。永远靠我一个人可行吗?可持续吗?我认为只依靠一个人,对企业发展而言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人总是会老去的,我也不例外,但企业可以永葆青春、长期持续发展,我希望大家有雄心、有理想,不断成长发展,我更希望吉利人才辈出,保证吉利事业基业长青,为社会多做贡献。

    洞见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微信图片_20220317140132.png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创新能力的提高,只有创新能力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才能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提高创新能力既要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斗志,也要有广纳英才、广交朋友、开放合作、交流互鉴的胸怀,而不是自我陶醉、自满骄傲,更不能闭门造车,夜郎自大。

    创新能力建设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歼灭战,更不是拿来主义、买来主义、短期主义。创新环境建设必须从基础工作开始,包括学术研究层次、学术交流对象、技术工程能力、技术合作水平、市场开放规则。创新离不开人才,必须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必须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能力。任何的科学发现与科技创新都需要长期稳定良好的创新环境,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价值理念。中国创新环境建设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需要大家相互鼓励,需要建设性的环境氛围,需要持续友善的政策与法治环境。

    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创新能力是一个体系。体系创新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依靠几个人或几个企业,而是依靠一批又一批更广泛的科技人才及学科带头人,更广泛的各领域创新型企业。必须依靠大部分人的创新觉悟与大部分企业的创新内动力,必须不断打基础炼内功,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创新离不开学术环境、人才环境、工程环境、法律环境以及文化价值观等等条件的支持,创新也存在相对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区别。创新没有捷径可走,创新没有可复制的成功案例,更没有灵丹妙药。当然创新还要遵守世界各国的政策与法律,否则就可能欲速而不达。

    创新只有在自由探索中寻找方向,在正确的方向上寻找实现梦想的路径。中国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其本身就是一场伟大而生动的创新实践,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沿着这条路子向前走,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中国就一定能形成可持续的创新生态链的竞争优势,一定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原创性技术,一定能够产生大量的诺贝尔奖得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水到渠成。

    信息来源:浙商杂志

    综合报道:中国经济报道

    编辑:郑紫文

    点赞gif.gif

    中国经济报道 入驻平台副本.jpg


    中经聚焦.jpg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国经济报道联合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等权威机构,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超级集群综合赋能平台,“融媒体+商协会+专家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三驾马车”联手发力赋能企业.pdf

    ▶ 中国经济报道 简介.pdf

    ▶ 中国经济报道 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pdf

    王京忠总编辑介绍《中国经济报道》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

    中国经济报道-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落地各省市重点项目库.jpg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