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70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跨越转化“死亡之谷” ——来自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实践

    中国经济报道  2022-03-21 15:02  郑紫文   浏览量:186356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团队、技术、企业、市场以及金融资本等诸多创新要素的协同发力。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作为学校科技开发和技术转移工作的主管部门,根据学校“双一流”建设任务中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工作的部署,近年来在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建设、校地产学研平台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运营、全流程知识产权管理与高价值专利培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即将联合推出!电视动画片《反电诈》剧本创作座谈会在合肥召开.jpg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是科技开发部近年来持续推动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自设立之初就致力于推动学校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北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自成立的一年多来,已成功投资多个高水平项目,为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做出了新贡献。

    原始创新缺乏“耐心资本”

    相对于国外风险资本发达、天使投资人众多、投资风险偏好程度高的现状,国内较多资本及投资人对于成熟项目比较追捧,但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早期创新项目缺乏热情。
    原因在于,一方面高校和院所早期创新项目在产业化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风险非常高,大部分资本往往会规避;另一方面,较多的资本对于理解和识别早期重大原始创新存在能力短板。再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往往不会将全部精力用于成果转化工作,同时缺乏懂生产制造、企业运营、市场营销等相关的专业团队与其配合,成果转化项目往往一波三折,成功率相对不高。为此,不少资本并不看好教授团队开展成果转化,进而不愿意投资该类项目。
    此外,部分科研人员对外部资本的投资协议、对赌条款、退出要求等很多具有较强约束的条件比较反感和抵触,无法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鉴于以上多种原因,科研人员在获得政府科研项目立项并完成相关科研任务后,并没有足够的包括管理人才、风险资金等资源用于持续推动成果产业化,导致很多成果搁置在实验室,无法跨出成果转化第一步,形成了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死亡谷”现象。
    对于以文、理、医、工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为特色的北大而言,建设一支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早期重大原始创新识别能力强、高度耐受风险、教授信任而又具有耐心的早期股权投资基金,对于推动学校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高起点设立成果转化基金

    2018年,北京市设立了规模为300亿元的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以下简称科创基金)。科创基金以全球视野,通过政策设计和创新服务模式,同国内外高校院所等创新源头,以及创业投资、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本形成合力。
    科创基金将实现“三个引导”,一是引导投向高端“硬技术”创新,避免投向商业模式创新或中低端技术;二是引导投向前端原始创新,及早跟踪并介入原始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引导高端科研人才落地北京创新创业;三是引导适合首都定位的高端科研成果落地北京孵化,培育“高精尖”产业,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北大科技开发部受学校委托,与科创基金管理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共同合作组建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经过充分讨论与酝酿,2019年6月,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组建方案经学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随后面向全社会发布管理机构公开遴选公告,国内20余家基金管理机构提交了申请材料。经初审、答辩与现场打分评选,最终方正和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管理人。
    基金管理机构遴选完成后,管理团队克服疫情压力,与数十个意向出资机构进行沟通,推动资金募集工作。2020年11月,在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大会上,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正式宣布募集成立。2021年1月,基金顺利组建完成,工商注册为“北京元培科技创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简称“元培基金”,一为纪念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二取元培之培育原始创新之意。
    “元培基金”总规模10.02亿元,其中科创基金出资4亿元,占比40%,基金管理人出资2亿元,占比20%,北大教育基金会也有相应出资,并且享有超额收益回报权利,其余出资由市场募集。2021年3月12日,元培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开始实质性项目投资。
    基金组建期间,科技开发部与基金管理团队联合办公,深入走访实验室科研团队,跟踪科研项目进展,梳理学校早期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完成近200项科技成果整理入库。科技开发部还专门发布通知长期征集储备项目,实现校本部、医学部、附属医院、深圳研究生院、北大各校地产学研平台在内的创新团队和项目全覆盖。

    成果转化基金运行经验

    “元培基金”运行一年多以来,已完成投资或已通过投决会项目共计24个,其中已投项目15个,待交割及过程中项目9个,投资金额超2.5亿元。已投项目中,北京大学科研团队成果转化项目6个,北大校友优秀项目2个,社会优质项目7个。根据3月中旬的最新市值,基金当前IRR超过了40%,实现了良好的回报,有力促进了学校成果转化工作。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铁军团队研发出首款“脉冲视觉传感芯片”,具有全时成像、自由动态范围成像、宽频成像等特点。基金团队对项目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与公司团队成员进行访谈,共同探讨未来公司技术研发与产品化方向、组织架构及团队配置、产业化落地方案等,最终依据北京大学成果转化相关管理办法,通过作价入股的方式对该项目进行投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教授王乐今团队为治疗眼科疾病所研发的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化项目,通过“元培基金”投资已研发出植入式眼球震颤电刺激技术,用以解决世界眼病难题——先天性眼球震颤,将为全球近千万患者带来福音。
    此外,“元培基金”会同红杉资本共同投资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叶乐团队研发的低功耗芯片项目,也已取得非常良好的产业化进展。
    “元培基金”汇集了政府、学校、社会投资机构等各方优质力量,专注投资早期重大原始创新项目,运行成效显著。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耐心”坚持,赢得“信任”。基金总体聚焦“硬技术”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5G、人工智能、新材料、医工结合、医信结合等方向,主要投资原始创新阶段项目,重点投资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的高端硬技术原始创新、应用基础研究,引导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孵化。基金投资存续期长达12年,作为耐心资本和信任资本,可长期陪伴赋能北京大学原始创新项目孵化企业成长。
    二是全面对接,工作前移。“元培基金”严格遵循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全面对接优质科技创新资源,筛选符合基金投资逻辑的项目,通过详尽访谈、尽职调查、合规处置等方式完成投资决策,打通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助力成果转化过程中从技术发明到应用开发、样品加工、中试放大、商业量产等长时间的研发过程,有力支持了科研成果从样品、产品到商品的创新全链条。
    三是专业管理,深度服务。元培基金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管理,为项目产业化方案、公司治理、团队搭建等深度赋能,进一步激发了学校科研人员等对于成果转化的热情与积极性,提供了长期又可信任的资金支持,并且还有效提升了学校成果转化机构的队伍建设与专业服务能力,保障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合规、高质量运转。
    北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设立模式在高校中尚属先行者,目前多所高校前来调研并参考借鉴北大模式。相关部门对北大成果转化基金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下一步,科技开发部将夯实已有的工作基础,会同资金管理团队进一步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持续优化基金管理和运行模式,坚持“投早期创新、投小而精企业、投硬科技、投长期”的功能定位,发挥好成果转化基金在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深度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全面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贡献。(来源:中国科学报)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

    (信息由友情单位-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院长汪斌 特别推荐)

    综合报道:中国经济报道

    编辑:王海珠(编辑微信13520414009) 郑紫文

    点赞gif.gif

    中国经济报道 入驻平台副本.jpg


    中经聚焦.jpg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国经济报道联合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等权威机构,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超级集群综合赋能平台,“融媒体+商协会+专家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三驾马车”联手发力赋能企业.pdf

    ▶ 中国经济报道 简介.pdf

    ▶ 中国经济报道 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pdf

    王京忠总编辑介绍《中国经济报道》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

    《落地各省市重点项目库》特别专题-联系人熊辉2 - 副本.jpg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