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副主任委员姜卫红在内蒙古畜牧业(长三角)招商引资对接会发表主旨演讲

    中经总网  2025-04-17 20:57     浏览量:239337

    中经 头部图片 报道中国影响时间 融合发展共创未来 加版权副本.jpg

    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办公室 2025年陆续推出百个重点项目、百家知名企业、百位优秀企业家(“三百工程”)及#赋能产业中国行#中国品牌展播#全球品牌伴手礼选品计划 ——助推对接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助力品牌及优质产品和服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上海讯:2025年4月14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品牌传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学者、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姜卫红应邀出席在上海举办的内蒙古畜牧业(长三角)招商引资对接会,作题为《我国农业品牌建设正呈现“五大转变”》的主旨演讲。该对接会以“链动长三角 赋能新牧业”为主题,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办,上海在外企业服务中心承办,内蒙古上海商会、上海内蒙古商会协办。

    1_副本.jpg

    姜卫红在演讲中指出,习总书记十分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在2013年12月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指出:“品牌是信誉的凝结。一个品牌一旦在老百姓心目中确立起来,就可以成为质量的象征、安全的象征,老百姓就会放心购买和消费。” 在2017年12月2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又指出,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在2022年12月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更加具体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在其他场合,他无论在全国两会期间,还是风尘仆仆赴各地考察时,关于农业品牌建设的讲话不胜枚举,是他对农业品牌建设的谆谆嘱托,殷切期望。

    姜卫红对我国农业品牌建设正呈现的新发展态势进行剖析,认为我国农业正从供应链、全产业链向以品牌为引领的创新链、全价值链转变,一批农业品牌脱颖而出,农业产业集群品牌、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成雁阵式发展,推动中国农业经济进入品牌经济时代。截至2024年11月,全国共有精品培育品牌达226个,省级目录区域公用品牌达1100余个,产品品牌已约2000个。精品培育品牌从地域分布看,山东、江苏、福建入选品牌总数排名前三,其中山东三年共计有21个品牌入选,总数最多。我国又已涌现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85家,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20个,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140个,2023年5月认定的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就达1919家。各地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企业从各自不同角度聚焦农业品牌建设,从政府来说,不仅出台相关政策,而且搭建相关公共服务平台,赋能农业品牌。社会组织从第三方角度为各类农业品牌提供展会、传播、咨询、标准、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服务。企业从自身发展出发,从品牌构成要素角度,不断提升专业化管理能力,实现品牌溢价。广东人大等从立法角度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我国农业品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姜卫红进一步提出我国农业品牌建设已由此呈现“五大转变”:一是初级农产品竞争向与初级农产品竞争+农产品深加工竞争转变,其特点是尽量延伸产业链,对某一产业“吃干榨净”,推出新产品,引领新消费。二是低附加值竞争向低附加值+高附加值并举的竞争转变,其特点是故事性,乡村美学、地域地理和文化特色成为获客的重要方法。三是传统科技竞争向自然生态+高科技为特征的高品质农产品竞争转变,其特点是体现新质生产力,让农产品变得更加功能化,更加健康、安全,满足品质生活需求。四是小碎散的无序竞争向以精品化+龙头为牵引的体系化竞争转变,其特点是市场主体集群化、矩阵式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捏成拳头,在多维度上培育龙头型、强势型农业品牌,竞争触点更为精细、准确、多点,我国农业品牌层次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化。五是区域性农产品竞争向区城性+全国性+国际性的扩张方式竞争转变,其特点是从国际视角做大做强规模,地方政府与市场主体共同作用,体现为品牌化、资本化,布局全球性终端消费渠道,真正成为地域品牌的名片,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完整体现。在“五大转变”中,持续推动农业品牌建设“五链接”塑造,即功能链接、审美链接、情感链接、思想链接和自然链接。

    姜卫红接着对“五链接”进行扼要阐述,他认为“五链接”也是品牌建设的“五境界”。功能链接是指品牌要实用、质量好、讲诚信,能满足消费者的基本物质需求,是品牌的第一重境界,是谓经久耐用,放心可靠。审美链接简言之要有视觉美感,看着舒服,让消费者产生生理性欢喜,有购买冲动,并能持续激发消费者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力和创造力,是品牌的第二重境界,是谓见色起意,一见倾心。情感链接是指能给消费者带来情绪价值,能激发消费者的喜怒哀乐,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有着鲜明的情绪价值取向,是品牌的第三重境界,是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思想链接是指品牌的使命、价值观、愿景,能给消费者带来思想共鸣,成为消费者鲜明的价值主张的表达,赋予品牌以及品牌持有者生命的意义,心意相通,这是品牌的第四重境界,是谓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然链接是指品牌具有自然生态属性,能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是大自然的馈赠,令大自然可持续发展而实现自身发展,天人合一,这是品牌的第五重境界,是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通过“五链接”,将较好地实现品牌溢价,建立品牌资产。无论奢侈品牌、高档品牌、中低端品牌,还是国家品牌、城市品牌,等等不同品牌,都应拥有统一的“五链接”能力。农业品牌概莫能外,通过“五链接”塑造,将充分实现品牌富农、品牌优农、品牌强农。

    2_副本.jpg

    姜卫红又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李志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二级巡视员郑凤忠,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孔令发一起为与会企业的合作签约见证。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及农畜产品产销服务中心,以及包头市固阳县、通辽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丰镇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等农牧局领导、内蒙古日报社和有关企业代表团一行,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有关领导、上海在外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农业畜牧业行业龙头企业代表、科研机构专家及金融机构代表等130余位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经总网 世界品牌研究院 竖版 品牌展播 中国品牌 世界共享.jpg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世界品牌研究院

    世界品牌研究(工作)办公室

    (备案编码:11010910200873)

    立足北京/香港,

    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跨界合作,共赢未来!

    联合报道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编审:王海珠

    监制:熊辉

    编辑:郑建华 刘信春 

    本网智库专家推荐:姜卫红(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品牌传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学者、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北京媒体团-全媒体宣传矩阵(重点合作支持报道):中经总网、中经在线、《祖国》杂志-祖国网、《中国企业报》、《企业家》杂志、《中国化妆品》杂志、人民政协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中华网、中国报道网、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中国数字电视台、《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国应急安全网、中法新闻法制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近百家网络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旗下拥有商标:中经总®网、中经三驾马车®;及版权: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办公室©、世界品牌智库©、向世界推介·中国品牌©等多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经三驾马车®】【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办公室】【中经重点项目】【赋能产业中国行】【中国品牌展播】【全球品牌伴手礼】【中经音乐作品展播】形成产业赋能生态平台。

    中经总网 联合共建 三驾马车超级资源综合赋能平台.jpg

    财神到 3版 加红色背景 加二维码 加印章金色副本.jpg

    ■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

    ■ 中经总网【内部简报】-组织专家企业家考察团走进企业交流合作

    ■世界品牌研究院 简介

    ■ 中经总网专家智库“智囊团”及重点合作机构

    ■ 中经总网联合推介国内国际大型品牌峰会论坛活动

    ■ 合作推介| 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简介

    ■ 合作推介| 世界酒店联盟WHA简介

    ■ 合作推介| 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简介

    ■ 合作推介| 博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会简介

    ■ 合作推介| 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简介

    ■ 合作推介| ASTIC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介绍

    ■ 合作推介| 世界物联网大会介绍

    ■ 合作推介| 中云工业园项目介绍

    ■ 合作推介| 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

    ■ 合作推介| 赛柏蓝:医药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公司

    ■ 合作推介|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介绍

    【免责声明】:《©中经总网》传播矩阵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文件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