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中国“三箭齐发”化解地方债务

    中经总网  2024-11-09 09:48     浏览量:225747

    来源:环球时报

    ●记者陈子帅 ●特约记者甄翔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议案提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建议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财政部部长蓝佛安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此外,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被称为“三箭齐发”的这三项政策协同发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8日,美国彭博社、英国《金融时报》等国际媒体迅速报道了这一消息。法新社称,这是中国近年来最雄心勃勃的财政计划之一,旨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并提振经济。

    能发挥“一石二鸟”作用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了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受国务院委托对《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作的说明,并对议案进行了审议。会议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的审查结果报告。

    蓝佛安11月4日在说明中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要求各地在坚决遏制增量的基础上,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于2028年底前全部化解完毕。2018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统筹政策安排和各类资金资源,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隐性债务风险整体有所缓解。截至2023年末,全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14.3万亿元。按照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126.06万亿元计算,考虑法定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后的全国政府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67.5%。

    2024年以来,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需不足等因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税收增长不及预期,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与各地此前对化债资源的预期有一定差距,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难度增大。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的审查结果报告表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国务院提出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支持各地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为便于操作、尽早发挥政策效用,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按此安排,2024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185.08亿元增加到355185.08亿元。

    “中国最高立法机关结束了为期近一周的会议,会议结束后不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香港《南华早报》8日称。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宏才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务院财政部门将按程序尽早下达分地区限额,地方政府将依法做好债券置换工作,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将依法做好监督工作。

    蓝佛安表示,当前一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不仅存在“爆雷”风险,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这样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意味着我们化债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转变:一是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二是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三是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四是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从政策效应看,能够发挥“一石二鸟”作用。一方面,解决地方“燃眉之急”,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另一方面,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此外,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必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重大决策部署”

    “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是党中央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确保经济财政平稳运行,以及地方政府化债实际等多种因素,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蓝佛安8日说。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余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大规模增加债务限额和资金投入,体现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在宏观上将继续采用积极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的决心和实际行动。通过增加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中央政府旨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释放更多资金用于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这将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改善市场预期,增强企业和居民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上述举措与此前政策一脉相承。今年以来,政府持续采取措施,调整利率、支持房地产市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等,旨在提振民众信心,稳定经济增长预期。此次增加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与之前政策将产生协同效应。

    彭博社8日报道称,此次化债措施是在中国寻求控制财政风险和促进经济增长努力的背景下推出的。其规模与此前经济学家预期的上限相符。今年9月底以来,更多支持性措施的出台推动中国股市历史性大涨。与此同时,包括高盛在内的一些国际银行也调升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认为,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举措对打破通缩螺旋“至关重要”。报道称,初步迹象显示,中国政府最新一轮财政支持措施似已起到一定效果。10月,中国房地产销量出现今年以来首次增长,制造业和服务业也较上月有所增长。

    正积极谋划下一步财政政策

    “备受期待的刺激措施将帮助中国实现GDP增长5%左右的目标”,《南华早报》8日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显示出反弹迹象,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10月份重回扩张区间。路透社引述瑞联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卡萨诺瓦的分析称,中国并没有释放全部“火力”,要等更清楚地了解美国新政府下步计划之后才会采取进一步行动。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中国财政部长宣布,中国将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蓝佛安8日表示,我国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2023年末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其中:日本249.7%、意大利134.6%、美国118.7%、法国109.9%、加拿大107.5%、英国100%、巴西84.7%、印度83%、德国62.7%;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4%。同期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其中,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

    从举债用途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资本性支出,支持建设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很多资产正在产生持续性收益,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是偿债资金的重要来源。蓝佛安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目前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保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央的最新举措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筑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根基,而且有利于激发地方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凸显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增长稳就业保民生,确保实现今年5%经济增长目标的决心。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