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光明论坛】织密铁路交通网,注入发展新动能

    中经总网  2024-04-11 15:50     浏览量:226458

    中经 头部图片 报道中国影响时间 融合发展共创未来副本.jpg02_big.jpg

    来源:光明论坛

    作者:田丰

    作为中国经济基础最好、营商环境最优、区域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城市群基本建成了围绕都市圈的高效便捷铁路交通网络,今年以来客流量不断攀升,客流峰值超过了300万人次,日均客流也保持在200万人次以上,相当于一座城市在常态化“流动”。这一数字,既体现出人们追求生活便利的诉求得到保障,也反映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富有活力和效率。

    高铁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快节奏生产生活必备的交通方式,为企业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营商环境。铁路高效物流服务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商品货物的运输成本,而且能够提高产业链上下游生产的协同协作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长三角地区在太阳能光伏制造领域形成了产业集群,不仅建成了从硅料提取、硅锭制备、电池生产到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而且掌握了光伏产业的绝对定价权。借助高铁带来的大规模人口流动,还能够让新产品和新技术快速传播,加快了科学知识和创新技术的交流,201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幅达11.17%,凸显出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在不断加速。同时,高铁作为现代化都市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具备完善、便捷、高效基础设施条件的重要体现,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品质和吸引力,有助于获得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为企业发展搭建更好的硬件条件、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以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安徽省合肥市为例,从2012年到2021年,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年均增长率为5.7%,新成立的外资企业超过1000家。预计每年铁路建设的投资规模超过千亿元,毫无疑问将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因素。铁路建设不仅会扩大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还将带动与之相关的服务业、旅游业、制造业、建筑业等产业链高速发展。铁路建设投资的涟漪效应,给长三角企业赋予了充盈的商业机会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当然,对于每个长三角的普通劳动者而言,这也意味着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宽广的职业发展空间。

    “跨界无感”铁路网络呈现出高强度、多样化、高频次、强时效的特点,提高了区域内各个城市之间的通勤效率,当之无愧地成为链接区域内各个中心城市的主动脉。便捷的铁路交通,加强了城市间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联系,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现筑牢根基。

    “跨界无感”铁路网络还放大了上海、杭州等特大城市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上海的大型国企和外资企业、杭州的高新技术产业,都能借此将生产基地、供应链和经销商散布到区域内具备优惠条件的城市,形成了生产资料、人力资本和产业商业用地的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聚集在上海、杭州和南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凭借便捷的铁路网络,在更大范围内选择合作伙伴,将科技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利用。

    例如,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就是由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显著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了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区域内统一开放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高效合理配置,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长三角成为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了强劲动力。除此之外,长三角城市群都市圈快捷交通还为区域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异地门诊结算、跨省中高职贯通培养等措施,让医疗、教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便利,提升了区域内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提高了长三角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

    长三角地区铁路交通网络里程的快速增长,是中国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生动写照。更为重要的是,铁路网络促进了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现代化社会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创新性带动了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重新配置,催生了产业深度优化转型升级,高效能、高质量地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让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分保障。

    未来,长三角地区的铁路建设将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拉动经济持续增长,助力社会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全国铁路网络的不断完善,也将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注入新的动能,为国家的富强繁荣增添无限生机。

    (作者:田丰,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编审:王海珠 熊辉 刘信春

    中经旗下网络传媒及联合媒体矩阵(重点合作支持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云经视、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企业家》杂志、《祖国》杂志-祖国网、《中国化妆品》杂志、中国报道网、《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国应急安全网、中法新闻法制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数十家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矩阵宣传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

    中经总网 联合共建 三驾马车超级资源综合赋能平台.jpg

    财神到 3版 加红色背景 加二维码 加印章金色副本.jpg

    ■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

    ■ 中经总网专家智库“智囊团”及重点合作机构

    ■ 中经总网联合推介国内国际大型品牌峰会论坛活动

    ■ 合作推介|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简介

    ■ 合作推介| 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简介

    ■ 合作推介| ASTIC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介绍

    ■ 合作推介| 世界物联网大会介绍

    ■ 合作推介| 中云工业园项目介绍

    ■ 合作推介| 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

    ■ 合作推介| 赛柏蓝:医药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公司

    ■ 合作推介|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介绍

    ■ 合作推介| SPAC国际金融中心

    (网站声明:凡本网发布或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提供相应证据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