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广州讯 为庆祝2025年5月18日第35个全国助残日活动,响应主题为“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让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公益事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资源共享与创新实践。广州大学创业创新学院刘军军副院长、负责教师刘英以及众创空间公益创业团队灵眸智译、智构星桥、瞳心引航、善布斯公益面包、点亮星空和心渡等项目的负责人及核心成员共30余人,赴广东省残疾人文化体育与康复辅具中心(国家辅助器具华南区域中心)开展公益扶老助残交流活动。
科普中心负责人张佳文详细介绍广东省残疾人文化体育与康复辅具中心一楼展厅的科技赋能“大康复”“大健康”情况,展示智能仿生手、脑机轮椅、肢体矫正模具等科技扶老助残成果及设备产品,体现科技赋能让生活点燃精彩人生。展示产品特点是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神经信号精准控制假肢功能、脑机接口助力截瘫患者重获行动能力、无障碍设施的数字化使视障群体独立出行等辅助,创造美好并融入社会的生活场景。以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智慧化、等多围的解决方案,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构建社会“有爱无碍”的人文环境,向世界展示中国智造与中国智慧。
活动期间,由广东省残疾人文化体育与康复辅具中心主任曹泽润先生介绍目前中国在扶老助残发展的新理念及辅具中心在国内及国际前詹性的发展情况,让现场师生们对新时代下的创业创新提供重要指导,并为科研项目的发展明确方向。广州大学创业创新学院刘军军副院长介绍科技扶老助残项目的基本情况和特色亮点。“灵眸智译”负责人郭立德、“点亮星空”负责人陈以召、“智构星桥”负责人周思婕、“善布斯公益面包”陈楷燊各自展示了创业创新项目。曹泽润主任、技术部负责人孟国卿部长对助残项目做了具体的点评和建议。广东爱助残创新研究院院长、原东莞市肢残人协会主席吴达观为项目架构的发展方向、技术融合的特点分享了经验。此行深入交流主题内容的成果显著,为公益项目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项目一“灵眸智译”项目融合AI与物联网技术,开发国内首款可穿戴双向手语翻译项链,搭载手语视觉大模型,支持个性化语料定制,用有温度的科技,为听障人士的无障碍沟通提供有效解决方案。项目二“点亮星空”项目为孤独症、唐氏综合征、脑瘫等心智障碍群体,提供全方位的志愿者帮助、康复训练、干预技术研究、就业转衔与托养服务等内容。项目三“智构星桥”项目采用设计学、特殊教育学等交叉学科为依托,组建团队并成立了Twinkle工作室。专注于孤独症儿童教具、设计服务、生态重塑,提升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其教具的科学性、独创性、创新性功能,为广州市残联、番禺区残联、天河区小天使康复训练中心等多家权威机构提供有效服务。项目四“善布斯公益面包”项目,将烘培行业的红海市场转化为蓝海市场,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并以“帮助一个人,解困一家庭,和谐一社区”为核心理念,并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双丰收的圆满,在各方爱心力量的支持下,让社区和谐共享。实现“公益”助力“商业”,“商业”促进“公益”的融合创新可持续发展。
本次的交流活动让创业学生们收获满满,并将此行汲取的经验融入到项目中,全面性、系统性地优化项目内容,把用户的实际需求深度融合到具体的应用功能上,让科技赋能社会发展。未来广州大学创业创新学院将联动更多社会资源,与包括广东省残疾人文化体育与康复辅具中心在内的相关社会公益组织、单位,建立持久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广泛交流、精准赋能,把科技技术、公益事业发展贴近每一个生活细节当中,实现科技向上、向善的人性化、个性化。
广东省残疾人文化体育与康复辅具中心(国家辅助器具华南区域中心)是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下属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中心作为广东省政府与中国残联合作建设的“省部共建”创新单位,承担着面向未来,对标世界一流,以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等创新驱动发展方式整合业界资源,打造国家级辅助器具三大平台:事业发展创新平台、产业发展促进平台、适配应用技术平台;开展学科建设、课题研究、标准制定、科研开发、资讯推广、学术交流、科普展览、人才培训、应用服务等九位一体工作职能,从而对全国辅助器具事业创新发展起引领、带动、示范、辐射作用。未来广州大学在完成常态化的教学要求,同时积极融入社会,主动支持社会各单位、各部门,在产、学、研等融合发展中,将为国家培养更多精英、实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来源:中经总网·中经在线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心
主任:谢万山 副主任:栾启平
融媒体部:张洪亮 助理:林圣爱
通讯员:吴达观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编审:王海珠 熊 辉 刘信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