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96

    《长江长江》

    中经总网  2025-05-05 15:39  郑欣宇   浏览量:154871

    文本内标图.jpg

    《长江长江》

    作者:郑欣宇

    甲:我是小战士,原战地记者,19岁,参军前是师范学校学生。

    乙:我是老班长,山东籍老兵,38岁,爆破组组长。

    合:1949年4月20日,百万雄师集结在长江北岸。

    甲:我或许永远记得那个夜晚,江面上弥漫着薄雾。战士们说那是老天爷给披的伪装。我从老班长那里知道,打仗不光是枪林弹雨,还有等待和忍耐。我们连队驻守在最前沿的芦苇荡里,江水拍打着堤岸...

    乙:江边的芦苇荡里藏着我们的战船,木船、渔船、运输船,样样都有。小船载五六人,大船能装一个排。最显眼的是那些改装过的机帆船,船头架着机枪,像昂着头的战马。老班长整天都在检查装备,我也跟着他转。

    甲:老班长戴一顶旧军帽,我戴一顶新军帽;老班长擦枪,我就擦枪;老班长捆炸药,我就捆炸药。

    乙:老班长教我们打绳结,我就蹲在旁边,把那些麻绳扭成救生索。

    甲:呵呵,哪里会捆得牢,左一圈右一圈的瞎缠。有一回差点把炸药包捆成了包袱,还是老班长眼尖,拎着那团乱麻问我,这能炸碉堡?

    乙:能啊!

    甲:老班长笑得咳嗽,笑够就扯开绳结说,你小子是想让敌人笑死啊?

    乙:我红着脸看老班长重新示范,他粗糙的手指像会跳舞似的,三两下就捆出个漂亮的蝴蝶结。我学着他的样子,可绳子总是不听话。

    甲:天刚擦黑,信号弹突然划破夜空。红色的、绿色的,像节日的烟花。刹那间,万炮齐鸣,长江水都被震得跳起来。

    乙:我们的战船像离弦的箭,老班长站在船头,衣襟被江风吹得猎猎作响。子弹打在船帮上,像爆豆子似的。有人中弹落水,溅起的水花在月光下亮得刺眼。

    甲:南岸的探照灯扫过来,照得人睁不开眼。照明弹把江面照得雪亮,连水里游鱼都看得清清楚楚。

    合:老班长喊。冲过去!冲过去...!

    甲:冲过去!就胜利了。

    乙:冲过去!就胜利了...

    甲:长江这道天堑,挡不住解放的脚步。总攻开始,老班长已经四十多岁了。他说打完这仗要回山东老家。我们的战船在炮火中前进,船头劈开的浪花,白的白,黑的黑。

    乙:炮弹炸了,就像雷公发了怒似的。

    甲:机枪响了,就像暴雨打在铁皮上似的。

    合:火光在江面上是通明的,杀声是震天的。凡是冲在前面的,都是好样的,都是英雄。

    乙:战船愿意快就快些,愿意慢就慢些,若都不愿意,就顺着江水漂,跟着浪头摇。子弹任意地飞。它们从哪个枪膛出来,又要钻进谁的身体?长江水也不知道。凡是冲在前面的,都是好样的,都是英雄。

    甲:只是对岸,黑沉沉的,又远又近。忽然亮起一串火光,子弹擦着船帆飞过,把篷布撕开一道道口子。

    乙:登陆时,老班长第一个跳下船。江水没到胸口,他举着枪,像举着火炬。我跟在后面,冰凉的江水灌进胶鞋,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甲:滩头的铁丝网挂着碎布条,在风里飘啊飘。不知是谁的军帽漂在水面上,帽檐还在滴水。

    乙:冲到碉堡前,老班长的炸药包导火索哧哧冒着火星。他回头看我一眼,那眼神我记了一辈子。

    甲:天快亮时,我们插上了红旗。老班长躺在担架上,嘴角还噙着笑。江风吹散硝烟,露出东方的鱼肚白。

    乙:胜利的消息像长了翅膀,飞过长江,飞过山岗。我坐在战壕边写报道,不用桌子,不用板凳,膝盖垫着笔记本就写。

    作者艺术简介

    郑欣宇照片.jpg

    郑欣宇,女,安徽合肥人。笔名:辑语,大宝。热爱音乐文学、诗词、美术,钢琴等乐器。会员单位,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安徽省音乐文学学会,合肥市作家协会,合肥市音乐家协会,合肥市美术家协会,合肥市诗词学会。作品曾在《央广网》《中经总网》《央媒头条》《歌曲》《词刊》《长江网》《安徽科技新闻网》《安徽科技报》《安徽星报》《安徽省音协》《安徽访谈》《安徽音乐》《合肥市文联》《合肥市广播电视台》《合肥日报》《大连诗刊》《庐州诗苑》《新歌诗》《新长江文学》等刊物和网站。个人专辑《梓树花儿开》《我的油菜花》。在2023年10月,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主题歌全国征集大赛活动中,作品《梦想起航》荣获一等奖。在2023年度被合肥市音乐家协会评为“优秀会员”。在2024年5月,合肥市科协和合肥市文联指导,合肥市科技馆和合肥市作协主办“科创看合肥,科普向未来”全国征文大赛活动中,作品《启迪》荣获三等奖。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