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
作者:郑欣宇
甲:我叫毛润之,1893年,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乙:我叫卢德铭,又名继雄,1905年,生于四川宜宾。
合:1927年的秋天,鲜血染红了长江水!
甲:那些日子,长沙的晚霞都是铁锈色的。他们用机关枪回答工人的质问!把农会的旗帜踩进泥里!我站在浏阳河边,听见泥土底下有东西在响。
乙:手指颤抖着展开地图,是埋了三百年的火种在响。这里!修水!安源!铜鼓!三个县的镰刀都磨亮了!可我们只有三杆汉阳造...
甲:谁说没有枪就造反不得?我见过晚稻怎么倒伏,先是一株,接着是整片田垄!当第一个农会会员倒下...
乙:就有十个徒手的农民冲进县衙!看,这是何长工同志用染坊的朱砂做的标记!
甲:九月九日,修水的米缸见了底。
乙: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甲:我把秋收暴动的命令折成方胜!
乙:藏在卖柴人的扁担里。
甲:潘心源同志扮成郎中。
乙:把子弹裹在膏药中间。
甲:德铭啊...安源的矿工把炸药绑在裤腰上。我这肺病偏在雨天发作。
乙:总指挥,用这个蒙住口鼻。听!铁路那边——
甲:是株洲的火车!铁甲车上架着马克沁!这土...是红的?
乙:是打醮用的朱砂。不对!是信号弹!三发红色!
甲:梭镖队占领粮仓!
乙:爆破组跟我来!
甲:让民团的马队尝尝土地雷的滋味!
乙:呃...右翼...有埋伏。
甲:德铭...德铭!这血...怎么比朱砂还艳?
乙:总指挥...您说过...晚稻倒伏的时候...要连根拔起!
甲:收...谷...啦...!德铭你看...这是全湖南最饱满的稻穗。
乙:润之兄...天亮前...一定要插上...文家市的。
甲:二十二岁的躯体...刚好做革命的种子。鸣锣!把谷仓的木板拆了做担架!这些账簿——都是上好的引火纸!
甲:火小了...添一把地主家的房契。这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底稿...。
注释:毛润之,指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卢德铭,革命烈士。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军事指挥员,秋收起义任第一军,第一师总指挥。
作者艺术简介
郑欣宇,女,安徽合肥人。笔名:辑语,大宝。热爱音乐文学、诗词、美术,钢琴等乐器。会员单位,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安徽省音乐文学学会,合肥市作家协会,合肥市音乐家协会,合肥市美术家协会,合肥市诗词学会。作品曾在《央广网》《中经总网》《央媒头条》《歌曲》《词刊》《长江网》《安徽科技新闻网》《安徽科技报》《安徽星报》《安徽省音协》《安徽访谈》《安徽音乐》《合肥市文联》《合肥市广播电视台》《合肥日报》《大连诗刊》《庐州诗苑》《新歌诗》《新长江文学》等刊物和网站。个人专辑《梓树花儿开》《我的油菜花》。在2023年10月,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主题歌全国征集大赛活动中,作品《梦想起航》荣获一等奖。在2023年度被合肥市音乐家协会评为“优秀会员”。在2024年5月,合肥市科协和合肥市文联指导,合肥市科技馆和合肥市作协主办“科创看合肥,科普向未来”全国征文大赛活动中,作品《启迪》荣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