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96

    我和我的母亲

    中国经济报道  2022-05-04 13:14  谢万山   浏览量:159834

    又逢“五一”劳动节,不由得想起了我远在老家的母亲。由于身在 “疫”情防控一线,不能回老家探望。蓦然回首,不知不觉我也将近半百。有人说“五十岁,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回想半百人生,一路走来,思绪万千,虽说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也没有光宗耀祖的事迹值得一提,工作生活倒也不全是一地鸡毛无所事事,总是在羡慕别人和被别人羡慕中跌跌撞撞的成长。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母亲的疼爱和付出,取得的任何一点点成绩,都成为母亲向四邻炫耀的话题和内心的骄傲。

    我的母亲没上过学,2022年已经是92岁高龄了。除了不能自主行走,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这得益她多年从事农业劳动的结果。我出生在鲁南地区一个农村,家庭条件说不上差,也说不上优越,一家老实本分的农民,我家里兄弟姊妹6个,那时候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认为谁家男孩多,劳力就多,日子相对过的宽裕,尤其是奶奶,母亲前三胎生的都是女孩,直到母亲生了哥哥后,奶奶脸上才露出了少有的笑脸。

     图片1.png

    四十年前,其中一个姐姐去放羊了,没能赶上合影

    我是家里的老小,又是个男孩,自然备受宠爱,什么活都不让我干,小时候夏天光着屁股追狗撵鸭,调皮捣蛋。至今每当春节回老家,母亲还总是津津乐道,即使爱人在身边,也毫不避讳,老话重提说我吃奶吃到三岁,八九岁了还得搂着睡,小时候就是喜欢跟着大人下地干农活,刨地瓜、拾麦子,越不让干的事越要干等等糗事。那些模糊的记忆早已经被生活的鸡毛蒜皮所淡化,只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那年冬天很冷,成了起床困难户,母亲总是把棉裤放在火炉上烤了一遍又一遍,哄着把两条腿趁热伸进棉裤里才能起来。

    图片2.png

    四十年后,感慨时间都去哪了

    “少年不知勤学早,书到用时方知迟”。转眼到了高中毕业,因偏科,没能考上心仪大学,走在了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去当兵吧,咱们村有好几个去当兵的,人家转成自愿兵,不用回来种地了。”母亲像是自言自语,我内心却萌发了新的目标。1992年冬天,我穿上了“橄榄绿”,是大姐夫把我送上了接兵团的大客车,来到了武警淄博支队东张教导队,我立志要当一名好兵。

    图片3.png

    1993年参加山东省武警部队阅兵训练

    新兵连的生活异常艰苦,加之我身体素质较弱,各项军事训练成绩都不好。在部队比拼的就是政治素质、军事技能,临熄灯前的辅助练习,着实吃不消,一口气要做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为了尽快提高新兵的身体素质,班长有个独创的节目叫“端腹”,人平躺床上,双脚抬起45度,两手放在腹部,那时候收音机里恰好有一档听众点歌栏目,班长让我们端一首歌的时间,歌曲唱不完不准放下脚,至今清晰的记得,那时候很流行刘欢老师的一首4分多钟的歌叫《磨刀老头》,点播的人特别多,一晚上能播好几遍,一提起这首歌,简直成了新兵们的“噩梦”,却没有一个人敢叫苦。正是班长的严格要求,我才顺利完成了青年到战士的转变,回想起来,由衷感谢我的班长。

    图片4.png 

    1995年考入武警济南指挥学院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新兵连结束,我被分配到机关做了一名通讯兵,每天就是背电话号码,坐总机接转电话。记得一个周末的下午,门卫说有个老乡找我,原来是我家的西邻居张二哥,来这边看他上大学的儿子,顺便给我捎50块钱来,说是母亲给的,那时候我每月津贴有26元,攥着50块钱,激动的我好几晚上没睡着觉。

    母亲操持一生,节俭一生,也影响着我一生。我从当兵开始就有了记账的习惯,我把每个月的支出都记在小本子上,控制自己不乱花一分钱。1995年,我如愿以偿考上了军校,毕业后分配到武警莱芜支队,然后娶妻生子转业,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现在交通条件好了,每年都可以回老家和母亲团聚,母亲虽然年事已高,却仍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每次回老家,母亲总要把我的后备箱装满,土豆、地瓜、青菜、煎饼等等,我每次给她钱她总是不舍得花,留着给孙子孙女当压岁钱。正是母亲这种淳朴善良家风,一直激励着我,克服困难,争取上进,竭尽全力干好本职工作。

    图片5.png

    巡查建设工地疫情防控

    人说“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孝,二是行善。”是母亲无声的教诲,是党的培养,我由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名副处级公务员,一名公职律师。感谢母亲给了我生命,也给了我不怕艰难困苦拼搏进取的生活态度,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不走错路,激发我奋力前行。

    作者:济南市莱芜区残联 李继武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