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总网—中经在线讯(卢国良):4 月 6 日,阳光为义乌这座商业之城披上一层金色光芒。在义乌市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陈列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教育活动,正悄然搭建起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桥梁,30 余名义乌市新生代企业家代表及家属,在这片承载沉痛记忆的土地上,开启了红色精神的寻迹之旅。
踏入陈列馆,凝重的氛围扑面而来。讲解员的声音,似一把钥匙,打开了那段尘封的血色记忆。“1942 年 11 月 18 日,日军包围崇山村……” 泛黄的照片、斑驳的文物,真实还原的场景,无一不在诉说着日军的残暴与义乌人民遭受的苦难。今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作为细菌战重灾区,陈列馆的每一处细节,都深深震撼着参观者的心灵。不少企业家眉头紧锁,有人眼眶泛红,被这段残酷的历史深深触动。
参观结束,原义乌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办公室副主任卢国良,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课。原义乌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新闻奖获得者,身兼资深媒体人、二等功荣立者等多重身份的老兵,以 “铭记历史:从民族苦难到企业责任” 为题,为众人带来了一堂生动且深刻的历史课。卢国良讲述了自己在 2002 年 8 月,以《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身份,随王选等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团赴日本东京采访的经历。
在讲述中,大家了解到,二战期间,侵华日军 731 细菌部队公然违反国际法,在中国秘密研制并使用细菌武器,义乌崇山村大量无辜平民因此丧生,甚至有人被活体解剖。
1997 年,义乌崇山村民联合多地受害者,组成 “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在日本展开跨国诉讼索赔。但历时 5 年,经过 28 次庭审,一审判决却显失公正。卢国良当机立断,采写了“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案在日一审遭不公判决。---判决书虽首次判定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事实,但拒绝中国受害者赔偿要求”一文,通过传真电报发回北京,发表在8月28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引起全球华人的高度关注。
他还结合细菌战史实与自身经历,用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话语,让在场新生代企业家真切感受到先辈们为民族尊严不懈抗争的精神。
互动环节 “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将活动推向高潮。新生代企业家围绕 “新时代如何传承红色精神”,与卢国良展开热烈讨论浙江康运竹稻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康激动地说:“追求商业成功时,绝不能忘记历史伤痛,要将红色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创造更大社会价值。”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义乌新企联副会长邹明豪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此次活动不仅让新生代企业家铭记了家乡的悲壮历史,更在全社会传递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勇于担当的正能量。
这场陈列馆里的活动,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历史与现实。它激励着义乌新生代企业家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将红色精神融入企业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未来,义乌新企联也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助力新生代企业家书写辉煌篇章。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总编审:王海珠
总监制:熊辉
编辑:卢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