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特别报道:气象赋能低空经济,开启天空无限可能
近年来,低空经济作为一股新兴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这一以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可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为依托,以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气象部门从气象角度出发,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支持。
政策引领,低空经济迎来发展黄金期
为推动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央空管委印发了专项措施,向全国空管系统部署加强低空空管工作。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例如,海南省印发了《海南省提振和扩大消费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试点低空+旅游、低空+交通、低空+海洋等新产业新模式新场景,旨在通过低空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河北省发布的《河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也对低空消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划。这些政策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技术创新,eVTOL引领低空出行新风尚
在技术创新方面,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疑是低空经济领域的明星产品。这种电动化、不需要跑道、可垂直起降的新型交通工具,正逐步从科幻走进现实。例如,2024年2月27日,全球首条eVTOL跨海跨城空中航线完成首飞,将单程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预示着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无限可能。合肥、杭州、深圳等六座城市作为我国eVTOL首批试点城市,正积极探索这一新型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
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推动了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发展。从整机设计、飞控系统、动力系统到机载系统,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边界智控等国内领先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eVTOL的商业化落地提供有力支持。边界智控与沃兰特航空的合作,共同推动VE25-100飞控电子系统的商用化,就是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创新的生动例证。
空间天气,低空经济的“隐形挑战”与气象应对
然而,低空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空间天气作为低空经济的“高空危机”,对低空飞行活动构成了潜在威胁。例如,2024年5月的地磁暴事件,就导致卫星导航系统误差增大,对低空慢速无人飞行器造成了严重影响。类似的空间天气事件,还可能引发通信中断、飞行路径偏差等一系列问题,对低空经济的安全运行构成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中国气象部门正积极应对。通过风云气象卫星和电离层监测台站等先进手段,气象部门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电离层的变化情况,并提前预报空间环境的变化。这不仅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了安全保障,也为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气象部门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为低空经济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气象服务保障。
气象赋能,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中国气象部门不仅关注低空经济的安全运行,还从气象角度出发,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深入研究低空经济的气象服务需求,气象部门可以更加精准地提供气象预报和预警服务,为低空飞行活动的规划、实施和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气象部门还可以与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低空经济前景广阔
随着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低空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气象部门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保障。从商业物流到个人出行,从旅游娱乐到应急救援,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将日益丰富,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未来,低空经济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气象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下,低空经济将开启天空的无限可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和美好。
综合自:中国气象报,通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