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办公室 2025年陆续推出百个重点项目、百家知名企业、百位优秀企业家(“三百工程”)及 赋能产业中国行;中国品牌展播;全球品牌伴手礼选品计划——助推对接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助力品牌及优质产品和服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文/ 吴军林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浪潮下,会议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会议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2024年中国会议经济直接产值攀升至1.3万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的4000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225% ,年均增速达15%。但繁荣背后,也存在不少深层次问题,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会议经济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本人2001年创办了全球第一个国际酒店论坛,2007年创办了“世界酒店联盟”和“世界酒店论坛”,并担任主席,对会议经济活动有比较多的认识。比如说: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文旅国际峰会、世界酒店论坛、联合国世界旅游大会等都是不错的会议品牌。我自1993年进入文旅和酒店旅游行业工作三十多年来,对中国和国际旅游及会议经济发展有所了解。十年前,我又搭建了“文旅国际峰会暨世界酒店论坛”这个综合性会议平台。2024年,我们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发起组建了“文旅国际峰会暨世界酒店论坛组委会”,本人亲自担任主席。现在我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反思写出来,供大方之家指导和批评。
一
同质化竞争严重,创新动力不足
当前,中国会议市场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2024年,全国举办的科技类会议超过3000场,其中近40%的会议在主题、嘉宾邀请和议程设置上高度相似。相比之下,欧美成熟会议市场的会议主题差异化程度高,新主题会议占比达60%以上,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25%。以美国为例,每年举办的科技会议中,大量会议聚焦新兴技术应用场景,如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教育等细分领域的深度应用,而中国的科技会议主题多集中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通用技术层面,缺乏细分领域的深入探讨。
二
重形式轻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中国会议组织者过于重视形式,在场地布置、宣传推广等方面投入过多,却忽视内容深度与质量。2024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调查显示,参会者对会议内容满意度平均得分仅6.2分(满分10分)。欧洲会议协会(EMECA)统计显示,欧洲高质量会议在内容质量方面评分普遍在8分以上。欧美会议通常邀请行业内具有深厚实践经验和前沿研究成果的嘉宾进行深度案例分享和理论探讨,且会议内容更新率达70%以上,而中国会议内容更新率仅为35%。
三
区域发展失衡,资源分配不均
中国会议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202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举办的会议数量占全国总数的65%,承办的国际会议占全国的80%,而中西部地区举办会议数量占比仅35%。在欧美国家,会议资源分布相对均衡。德国通过区域合作和政策引导,各城市形成特色会议产业,如慕尼黑的科技会议、柏林的文化会议、法兰克福的金融会议,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推动了德国会议经济全面发展。
四
专业人才短缺,制约行业发展
会议经济专业性和综合性强,对专业人才依赖度高。目前,中国会议行业专业人才短缺。教育部统计显示,全国开设会展相关专业的高校仅150所左右,每年培养专业人才约1.5万人,而行业人才缺口高达5万人以上。美国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超300所,每年培养专业人才约3万人。此外,中国会议行业人才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人才流失率高,影响行业稳定发展。
五
数字化转型缓慢,技术应用不足
数字化时代,中国会议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较慢。虽线上会议在疫情期间有所发展,但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不足。2024年,中国线上会议采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的比例仅15%,欧美国家达40%。在会议数据分析和智能匹配方面,中国会议应用率不足30%,美国超70%。美国一些大型科技会议利用大数据分析参会者兴趣偏好和行为习惯,提供精准会议内容推荐和商务对接服务,提升会议效率和价值。
六
市场化程度不高,行政干预过多
与欧美国家以市场为主导的会议经济不同,中国部分会议行政干预较强,政府主导的会议占比达30%,美国不足10%。行政干预影响会议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并且,中国会议审批流程繁琐,平均审批时间15个工作日,新加坡仅需3 - 5个工作日,增加了会议组织者的时间成本,抑制市场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七
产业链不完善,协同效应不足
中国会议产业链不完善,各环节协同效应不足。会议组织者、场地供应商、服务商等合作松散,缺乏高效沟通与协作机制。2024年,中国会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效率仅40%,欧美国家达70%以上。美国会议产业链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八
品牌意识薄弱,缺乏国际影响力
全球会议经济舞台上,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品牌极少。ICCA公布的202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会议品牌中,中国仅占5席,美国占30席,德国占15席。中国会议品牌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低,缺乏明确品牌定位和长期品牌建设规划。瑞士达沃斯论坛、美国CES展等国际知名会议品牌,凭借独特品牌价值和全球影响力,吸引全球政商学界精英参与,而中国多数会议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有限。
九
绿色环保理念缺失,可持续发展不足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关注度提高,绿色环保成为会议经济发展重要趋势。但中国会议行业在绿色环保方面存在明显不足。2024年,中国举办的会议中,采用绿色环保措施(如使用可降解材料、节能减排等)的会议占比仅20%,欧盟国家达60%。在会议废弃物处理和能源利用方面,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十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侵权现象频发
中国会议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诸多问题,侵权现象时有发生。2024年,中国会议相关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数量达1000余起,同比增长20%。欧美国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严格执法有效保护会议知识产权。美国通过《数字千年版权法》等法律,严格保护会议演讲内容、研究成果等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发生率低,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结束语:
中国会议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并面临自身发展瓶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会议经济需在思想创新、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市场化改革、产业链完善、品牌建设、绿色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竞争力,顺应全球会议经济发展新趋势,推动中国服务业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2025.5.30凌晨于海南
吴军林:著名文旅专家、联合国经社部世界酒店联盟主席、国际旅游与酒店联合总会执行主席、海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顾问、中爱国际文旅集团董事会主席、中国经济报道(中经总网•中经在线)联席主席。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世界品牌研究院
世界品牌研究(工作)办公室
(备案编码:11010910200873)
中云经视国际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中城环球(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中经智谷(海南经济特区)国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世界品牌研究院(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立足北京/香港,
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跨界合作,共赢未来!
联合报道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编审:王海珠
监制:熊辉
编辑:郑建华 刘信春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北京媒体团-全媒体宣传矩阵(重点合作支持报道):中经总网、中经在线、《祖国》杂志-祖国网、《中国企业报》、《企业家》杂志、《中国化妆品》杂志、人民政协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中华网、中国报道网、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中国数字电视台、《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国应急安全网、中法新闻法制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近百家网络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旗下拥有商标:中经总网®、中经三驾马车®、世品办®;及版权: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办公室©、世界品牌智库©、向世界推介·中国品牌©等多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经三驾马车®】【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办公室】【中经重点项目】【赋能产业中国行】【中国品牌展播】【全球品牌伴手礼】【中经音乐作品展播】形成产业赋能生态平台。
■ 中经总网【内部简报】-组织专家企业家考察团走进企业交流合作
■ 合作推介| 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简介
【免责声明】:《中经总网®》传播矩阵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文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