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中经观察】吴军林:欢歌与啼血——中国文旅经济需要跨越式良性的“爆掘发展”

    中经总网  2025-06-06 12:26     浏览量:247250

    中经 头部图片 报道中国影响时间 融合发展共创未来 加版权副本.jpg

    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办公室 2025年陆续推出百个重点项目、百家知名企业、百位优秀企业家(“三百工程”)及 赋能产业中国行;中国品牌展播;全球品牌伴手礼选品计划——助推对接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助力品牌及优质产品和服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文/ 吴军林

    一、提要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国内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文旅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载体。“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构建起文旅产业的基础生态链,而文旅融合的深化发展,离不开制度自信、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强力支撑。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借鉴西方文旅融合的成熟经验,结合欧美发达国家2025年前五个月的最新旅游业经济数据,我们得以更清晰地审视中国文旅经济发展的现状与不足。推动中国文旅经济实现跨越式良性的“爆掘发展”,不仅关乎文化产业繁荣,更对未来五至十年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此进程中,政府各级部门领导干部在2025—2026年度内带头“走出门”,引领社会“阳光消费”和“与民吃喝同乐”,将成为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源动力。

    1_副本.jpg

    二、“吃住行游购娱”:文旅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一)“吃”:舌尖上的文化与经济

    美食是地域文化最鲜活的表达方式,也是文旅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25年前五个月,意大利凭借其独特的美食文化,吸引全球游客超3500万人次,其中因美食体验而产生的消费占旅游总消费的38% 。法国巴黎的米其林餐厅集群,带动周边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消费增长42% 。在中国,西安回民街日均客流量突破15万人次,特色美食消费带动周边文创产品、民俗体验消费增长55% 。美食不仅满足游客的味蕾,更成为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媒介,通过“美食+旅游”模式,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转化。

    (二)“住”:住宿体验的文化升级

    住宿不再是简单的休憩场所,而是文化体验的重要空间。2025年前几个月,日本京都的传统町屋民宿入住率达85%,“住宿+茶道体验”、“住宿+和服租赁”等文化增值服务,使客单价提升40% 。美国加州的葡萄酒庄园酒店,将住宿与葡萄酒文化深度融合,带动周边酒庄旅游收入增长60% 。中国莫干山民宿集群,通过“民宿+农耕文化”、“民宿+艺术创作”等模式,2025年前五个月实现营收超15亿元人民币,平均入住率达82% 。特色住宿以文化为内核,提升游客体验感,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拉动综合消费。

    2_副本.jpg

    (三)“行”:交通方式的文旅价值

    交通是串联旅游要素的纽带,也是文旅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东方快车”2025年前五个月游客上座率达98%,其推出的“铁路+文化体验”线路,带动沿线12个国家旅游消费增长达35% 。美国阿拉斯加的观光邮轮,将海上旅行与极地文化体验相结合,游客人均消费超5000美元 。在中国,“呼伦贝尔号”文旅专列融入蒙古族文化元素,2025年开行以来,拉动沿线景区门票、特色商品销售增长达70% 。创新交通方式,赋予“行”以文化内涵,让旅途本身成为独特的旅游产品。

    (四)“游”:文化旅游的深度体验

    旅游景区是文旅融合的核心载体。2025年前五个月,英国大英博物馆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其数字化展览、沉浸式导览等创新服务,使游客停留时间延长1.5小时,周边文创产品销售额增长达50% 。中国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紫禁城建筑探秘”、“宫廷文化体验”等深度游项目,吸引游客超800万人次,带动文创、餐饮等消费增长达65% 。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游览方式,提升游客参与感与体验感,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3_副本.jpg

    (五)“购”:旅游购物的文化赋能

    旅游购物是文化价值转化的重要途径。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商店2025年前五个月销售额达2.8亿欧元,其以馆藏艺术品为原型开发的文创产品,占总销售额的65% 。美国迪士尼乐园的主题商品销售占园区总收入的42% 。中国故宫文创2025年前五个月销售额突破8亿元,“故宫口红”、“千里江山图丝巾”等爆款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深受消费者喜爱。优质的旅游商品,既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又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六)“娱”:文化娱乐的经济活力

    文化娱乐活动是提升旅游吸引力的关键。2025年前五个月,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各类演出、主题娱乐项目吸引游客超1200万人次,带动酒店、餐饮等消费增长达80% 。中国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再回长安》实景演出,场均观众超3000人,拉动夜游经济增长达75% 。通过打造特色文化演艺、主题娱乐项目,丰富游客夜间生活,延长消费时间,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力。

    4_副本.jpg

    三、文旅融合的底气:制度自信、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一)制度自信:为文旅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从《“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出台,到长城、大运河、热带雨林等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为文旅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例,通过统筹沿线15个省区市的资源,建立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2025年前五个月带动沿线文旅投资超3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2万个 。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相比,中国更注重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民族自信:激活文化发展内生动力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是文旅发展的不竭源泉。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依托苗族文化,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2025年前五个月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苗族银饰、刺绣等非遗产业年产值增长达35% 。与日本京都的传统文化保护模式相比,中国民族文化更具多样性和包容性,通过文旅融合,将民族文化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5_副本.jpg

    (三)文化自信:塑造文旅核心竞争力

    文化自信是文旅融合的灵魂。中国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敦煌”项目,将168个洞窟的数字化资源免费向全球开放,线上访问量突破15亿次,带动线下游客量增长25% 。与意大利威尼斯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相比,中国在文化传承中更注重创新发展,运用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提升中国文旅的国际影响力。

    四、双循环格局下的借鉴与突破

    (一)内循环:激活国内市场潜力

    扩大内需是推动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国内旅游人次达23亿,旅游收入超2.1万亿元人民币 ,但人均消费仅913元,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优化消费环境、创新产品供给、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潜力。例如,浙江发放5亿元文旅消费券,带动消费增长达35% ;广东试点“2.5天弹性休假”,推动短途游市场增长达40% 。

    6_副本.jpg

    (二)外循环:借鉴国际经验,拓展国际市场

    西方发达国家在文旅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美国通过“好莱坞+旅游”模式,将影视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2025年前五个月,好莱坞影视城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带动周边产业收入增长50% 。法国通过卢浮宫、凡尔赛宫等世界文化遗产的国际化运营,2025年前五个月吸引国际游客超4500万人次,文化旅游收入达280亿欧元 。中国应加强国际间合作,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同时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形象的国际吸引力。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入境游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8% ,仍需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五、文旅经济与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

    (一)政治层面:增强文化认同与国际话语权

    文旅经济的繁荣有助于增强国民文化认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通过文旅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增强国际话语权。2025年前五个月,“美丽中国”海外推广活动覆盖12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文化旅游推介会300余场,有效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经济层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旅经济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效应。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文旅产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度达12.8% ,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110多个相关产业发展。发展文旅经济,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科技层面:促进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

    文旅产业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AR、VR、大数据等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提升了游客体验,也推动了科技发展。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智慧景区建设投入超200亿元,5G网络覆盖90%的4A级以上景区 ,科技与文旅的融合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

    6_副本.jpg

    (四)军事层面:强化文化安全与国防教育

    文旅产业发展在文化安全和国防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旅游景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2025年前五个月,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超6亿人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2万场次 。通过文旅活动,增强国民的国家意识和国防观念,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六、政府引领:从“示范”到“引领”

    2025—2026年度,政府各级部门领导干部应带头“走出门”,积极参与文旅市场行动,引领社会“阳光消费”和“与民吃喝同乐”。通过出席文旅活动、体验特色文旅产品,发挥示范效应,激发社会消费热情。例如,领导干部参与非遗体验、乡村旅游等活动,通过媒体宣传,引导民众关注文旅产业,提升消费意愿。同时,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七、结语

    中国文旅经济的跨越式良性“爆掘发展”,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深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融合发展,坚定制度自信、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借鉴国际经验,立足双循环格局,中国文旅经济必将实现新的突破。在政府引领与社会参与的共同推动下,中国文旅产业将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

    2025.6.6凌晨于北京

    8_副本.jpg

    吴军林:著名文旅专家、联合国经社部世界酒店联盟主席、国际旅游与酒店联合总会执行主席、海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顾问、中爱国际文旅集团董事会主席、中国经济报道(中经总网•中经在线)联席主席。

    中经总网 世界品牌研究院 竖版 品牌展播 中国品牌 世界共享.jpg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世界品牌研究院

    世界品牌研究(工作)办公室

    (备案编码:11010910200873)

    中云经视国际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中城环球(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中经智谷(海南经济特区)国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世界品牌研究院(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立足北京/香港,

    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跨界合作,共赢未来!

    联合报道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编审:王海珠

    监制:熊辉

    编辑:郑建华 刘信春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北京媒体团-全媒体宣传矩阵(重点合作支持报道):中经总网、中经在线、《祖国》杂志-祖国网、《中国企业报》、《企业家》杂志、《中国化妆品》杂志、人民政协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中华网、中国报道网、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中国数字电视台、《灿烂中国》全媒体、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中国品牌经济网、中国应急安全网、中法新闻法制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顶端新闻、正观新闻、封面新闻、百度百家、凯迪财经、雪球财经、凤凰、腾讯、搜狐、网易、优酷、爱奇艺、知乎、东方财富网等近百家网络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企业品牌转型升级。(旗下拥有商标:中经总网®、中经三驾马车®、世品办®;及版权: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办公室©、世界品牌智库©、向世界推介·中国品牌©等多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中经三驾马车®】【世界品牌研究院】【世界品牌办公室】【中经重点项目】【赋能产业中国行】【中国品牌展播】【全球品牌伴手礼】【中经音乐作品展播】形成产业赋能生态平台。

    中经总网 联合共建 三驾马车超级资源综合赋能平台.jpg

    财神到 3版 加红色背景 加二维码 加印章金色副本.jpg

    ■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各项业务及项目介绍

    ■ 中经总网【内部简报】-组织专家企业家考察团走进企业交流合作

    ■世界品牌研究院 简介

    ■ 中经总网专家智库“智囊团”及重点合作机构

    ■ 中经总网联合推介国内国际大型品牌峰会论坛活动

    ■ 合作推介| 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团队-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简介

    ■ 合作推介| 世界酒店联盟WHA简介

    ■ 合作推介| 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简介

    ■ 合作推介| 博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会简介

    ■ 合作推介| 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简介

    ■ 合作推介| ASTIC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介绍

    ■ 合作推介| 世界物联网大会介绍

    ■ 合作推介| 中云工业园项目介绍

    ■ 合作推介| 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

    ■ 合作推介| 赛柏蓝:医药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公司

    ■ 合作推介|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介绍

    【免责声明】:《中经总网®》传播矩阵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请提供权属证明文件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