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66

    热点对话:“疫苗护照”能加速全球复苏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03-13 09:36  记者 高 乔   浏览量:98069

    122.jpg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疫苗护照”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词。欧盟、以色列、新加坡、韩国、泰国等多国日前纷纷考虑推出“疫苗护照”。中国也将推出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多国频频发出推行“疫苗护照”的信号,为全球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领域的复苏进程投下一缕早春阳光,随之而来的争议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疫苗护照”能为全球经贸复苏发挥哪些作用?本报与三位专家深度对话,为您解读。

    推行“疫苗护照”为何被多国频频提起?

    1月21日,冰岛成为第一个提供新冠疫苗证明的欧洲国家。目前,波兰、瑞典、丹麦、以色列、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斯洛伐克、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等国纷纷表示支持“疫苗护照”的推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支持建立供欧盟通用的疫苗证书,以方便成员国公民在欧盟内流动。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疫苗护照”是一份证明持有者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文件,最终将以“电子证明”的形式在手机上呈现。国际旅行者可以凭“疫苗护照”免去隔离或新冠检测,在部分国家也可以凭此去餐厅就餐、参加大型聚集活动等。

    崔洪建:欧盟提出“疫苗护照”,优先考虑解决的是欧盟内部成员国间的人员流动问题。欧盟此举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成员国间的开放,申根区人员流动不受疫情的过度影响。至于欧盟对其他国家的人员往来开放,目前的防疫形势和客观条件尚不成熟。

    在对外合作方面,欧盟与美国间的疫苗互认可能会被优先考虑,因为欧美的疫苗接种策略和接种速度是相对协调的。欧盟与中国在疫苗接种策略上差异性较大,但中欧间有良好的沟通基础,此前在产业供应链方面,中欧有绿色快捷通道,向货物和特定人员开放。中欧在人员流动方面有望开展进一步协调。

    王义桅:就欧盟来看,成员国旅游业较发达。旅游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的国家,如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对推行“疫苗护照”的倡议都相对支持。他们希望人员往来更加顺畅,以推动本国旅游产业发展。但欧盟内部不同成员国对推行“疫苗护照”的态度存在差异,包括法国和德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担心为接种过疫苗的人放宽旅行限制,对其他仍在等待接种疫苗的人构成歧视。这表明,欧盟内部在“疫苗护照”方面存在分歧。

    苏晓晖:疫情给全球各国人员往来按下暂停键,也对全球货物供应链、产业链带来巨大冲击。多国考虑推行“疫苗护照”,正是基于它们恢复经贸往来的迫切需要。目前,一些国家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新冠疫苗也在推广中,对于这些国家而言,让人员往来更加便利,成为下一阶段可以考虑的行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提出将推出国际旅行健康证明。这表明,在疫情防控进入相对可控的阶段后,全球各国在保证民众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逐渐有序恢复人员往来、经贸往来是大势所趋。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愿意率先探索如何实现健康证明的国际互认,并提供一种可行的参考方案,与全球各国一起探讨并实践。但健康证明的国际互认需要多国交流磋商,一个国家的提议需要其他国家的响应和认可才能形成共识和合力,从而同舟共济,构建健康安全有序的人员往来新秩序。

    “疫苗护照”推行面临哪些阻力和风险?

    尽管多国表示正在推进“疫苗护照”工作,但争议与疑虑的声音始终存在。法国欧洲事务部长克莱芒·博纳称,法国现在还无法为所有人提供疫苗,现在就推行“疫苗护照”是不公平的。欧盟正面临着疫苗紧缺的困境,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疫苗接种计划更是困难重重。

    世卫组织日前表示,暂不支持新冠“疫苗护照”的做法。世卫组织应急委员会解释称:“就新冠疫苗在减少病毒传播方面的有效性而言,仍然有太多未知数。就算接种完新冠疫苗,仍然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崔洪建:国际社会对“疫苗护照”的担忧和争论,暴露了“疫苗护照”背后隐藏的疫苗分配问题。新冠疫苗的全球分配再次体现出国际社会因贫富差距、国家综合实力不同而产生的不平等现象。在经济能力、科研能力方面欠发达的国家处于疫苗分配、接种的洼地,亟待国际社会的援助。但发达国家在疫苗供应和接种方面采取本国优先的策略。疫苗分配的不平等,导致“疫苗护照”难以在疫苗接种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间推行。各国疫苗策略的差异,也使得疫苗互认的协调更加困难。

    此外,在新冠疫苗推广领域,不同国家生产的疫苗呈现出竞争态势,影响各国对不同疫苗的安全认证。因此,在疫苗安全互认方面,多边合作能够节约成本,提高认证标准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这或许是推行“疫苗护照”相对高效的可行方式。

    王义桅: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政治地方化、国别化、民族主义带来的矛盾在全球范围内始终存在。经济全球化部分重启也涉及这个问题:一部分人享受自由流动的好处,可能造成对其他人的歧视。“疫苗护照”的推行可能影响疫情后国际秩序,加大国际社会强者和弱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各国内部的不平等。如何处理“疫苗护照”涉及的法律规则制定、监管、伦理道德等问题,目前并没有太多可供参考的经验。健康码国际互认,也涉及人脸识别、网络监管、数据安全等技术性问题。因此,“疫苗护照”推行背后,是经济层面、政治层面、伦理层面、技术层面的多重博弈。

    苏晓晖:目前,推行“疫苗护照”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一方面,如何评判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很多国家尚未形成明确的标准和方案。另一方面,不同国家之间疫苗安全标准的互认,尚需沟通协商。此外,不同国家管理的差异,可能带来防疫漏洞和风险,加大防疫压力。尽管一些国家已经提出推行“疫苗护照”,但细节有待落实,离实施仍有一定距离。如何推行“疫苗护照”,不仅需要一些国家提出方案并分享经验,也需要多国间沟通商议,共同探索推进。

    “疫苗护照”对全球复苏意味着什么?

    英国《卫报》报道,“疫苗护照”推行下,民众自由消费和流动可以快速推动经济再次发展;同时,“疫苗护照”也可以鼓励公民进行新冠疫苗接种。持有“疫苗护照”的公民可以享受更高程度的行动自由,在这种自由的驱使下,将会有更多公民愿意接种新冠疫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罗利卡什维利表示,“疫苗护照”可能对重启旅游业至关重要。

    苏晓晖: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推行“疫苗护照”,对恢复全球人员往来、经贸交流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顺利运转,都有积极推动作用。这也是各国疫情进入相对可控状态后,全球在后疫情时代必然经历的过程。中国推出国际旅行健康证明,是中国推动国际抗疫合作、促进全球从疫情中逐渐恢复的具体措施。

    王义桅: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全球化造成深远影响,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人与人接触的经济活动受到较大冲击。如何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部分重启经济全球化,全球各国都在想办法。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将是全球各国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全球供应链的恢复、实体经济的发展与人员货物的自由流通密切相关。

    崔洪建:目前,多国防疫进入可控阶段,为了尽早恢复国际交流的正常状态,减少疫情对本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次生灾害,推行“疫苗护照”是各国从疫情中恢复的必经步骤。推行“疫苗护照”的主要目的,是在防疫安全获得认证的基础上,促进国家间人员自由流动逐渐放开。

    对于许多国家而言,恢复人员往来对于恢复社会交往常态、确保社会稳定、安抚民众情绪等有帮助,也十分必要。尽管疫情让线上办公等网络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广泛运用,但线下面对面的交流仍然不可取代。从这个意义上说,“疫苗护照”是能够确保尽快减少疫情对经济活动影响的必要举措。

    长远看,人类有效控制新冠病毒后,有序放开的人员流动是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疫苗护照”避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疫情影响被迫改造、转移,尽快恢复有序流动,减少经济成本,也是在保护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责任编辑:张巡山】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