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96

    《龙潭三杰》

    中经总网  2025-04-29 09:41  郑欣宇   浏览量:96902

    文本内标图.jpg

    《龙潭三杰》

    作者:郑欣宇

    甲:我叫钱壮飞,1896年生于浙江湖州,早年学医,后来从事美术和教育工作。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参与革命活动。

    乙:我叫李克农,1899年生于安徽巢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安徽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受中央特科周恩来同志领导派遣,打入国民党特务科机构。

    丙:我叫胡底,1905年生于安徽舒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受中央特科周恩来同志领导派遣,打入国民党特务组织。

    合:我们是嵌在敌人心脏的三把尖刀。

    甲:1929年的南京中央饭店,电梯里走出穿西装的我,口袋里装着徐恩曾的印章,而真正的密码本,正在上海某个阁楼里,被我们的同志破译。

    乙:每天早晨,我都要核对两份名单,党务调查科的真实档案,和经过我手的“修改版”那些被墨水救下的名字,后来都成了燎原的火种。

    丙:天津的霓虹灯下,我拍着电影唱着京戏,摄影棚里搭着苏维埃的布景,敌人夸我演得逼真,他们不知道,我最好的表演是每天早上的

    例行汇报。

    甲:当顾顺章叛变的消息,像毒蛇窜出武汉,我用三封电报,画出了拯救中央的路线图——

    乙:南京到上海;

    丙:武汉到天津;

    甲:每一站都有人,在暗处举起火炬;

    合:1931年4月25日,这个被历史记住的夜晚,我们让时间,整整快了二十四小时。

    甲:当敌人扑向空荡荡的机关。

    乙:周恩来同志,刚刚渡过黄浦江。

    丙:而真正的机密,正在某件戏服里,翩翩起舞。

    甲:后来...,我牺牲在长征路上,尸骨无存。

    乙:我活到建国后,却总在深夜惊醒,梦见那封差点改变历史的电报。

    丙:我死在鄂豫皖的雪地里,连墓碑都没有。

    合:但那些被我们提前点燃的黎明,早已漫过所有黑夜。

    甲:现在的南京中央饭店,电梯依然上上下下。

    乙:偶尔会停在我当年,站过的位置。

    丙:而穿西装的年轻人。

    合:永远分不清,哪面墙里,还藏着未破译的摩尔斯电码...

    作者艺术简介

    郑欣宇照片.jpg

    郑欣宇,女,安徽合肥人。笔名:辑语,大宝。热爱音乐文学、诗词、美术,钢琴等乐器。会员单位,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安徽省音乐文学学会,合肥市作家协会,合肥市音乐家协会,合肥市美术家协会,合肥市诗词学会。作品曾在《央广网》《中经总网》《央媒头条》《歌曲》《词刊》《长江网》《安徽科技新闻网》《安徽科技报》《安徽星报》《安徽省音协》《安徽访谈》《安徽音乐》《合肥市文联》《合肥市广播电视台》《合肥日报》《大连诗刊》《庐州诗苑》《新歌诗》《新长江文学》等刊物和网站。个人专辑《梓树花儿开》《我的油菜花》。在2023年10月,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主题歌全国征集大赛活动中,作品《梦想起航》荣获一等奖。在2023年度被合肥市音乐家协会评为“优秀会员”。在2024年5月,合肥市科协和合肥市文联指导,合肥市科技馆和合肥市作协主办“科创看合肥,科普向未来”全国征文大赛活动中,作品《启迪》荣获三等奖。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