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总网·中经在线海口讯(闫晓亮 通讯员常彩霞)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暨海南解放75周年纪念日。6月28日至30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走琼崖·红色寻迹团”师生一行,前往海口、文昌、儋州、琼海等地,开展“重走琼崖抗日烽火路”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海南省职业院校思政课协作组实践教学活动“重走琼崖红色之路”红色文化线的其中一段路线,此次活动以“追寻琼崖革命足迹,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为主题,通过参观海南革命历史纪念馆、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文昌南阳人民革命斗争纪念园、琼海椰子寨战斗纪念馆、儋州歃血结盟纪念园等红色基地,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海南红色文化资源,深刻感悟琼崖革命精神,助推红色基因传承。
团队出发启动仪式
一、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抗日武装统一战线的形成
80年前,中华民族以巨大牺牲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场胜利,不仅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与独立,更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在海南1938年12月中共琼崖特委与国民党海南当局达成协议,将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第14统率区民众抗日自卫独立队”,由冯白驹担任队长,标志着琼崖抗日武装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实践的第一站实践团成员来到了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在“琼崖抗日先锋”铜像面前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带队教师常彩霞老师在陈列馆内带领同学们观看了一个个珍藏的历史文物和照片,给同学们现场讲解了琼崖军民团结抗战的壮烈史诗,上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团队成员还现场观看了纪录片《铭记——琼崖抗战烽火》。同学们纷纷表示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回望,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复兴任重道远。
团队成员在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
二、南阳抗日模范乡:用血肉之躯筑起“铜墙铁壁”
海南岛不仅是风光旖旎的热带天堂,更是一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红色沃土。在抗日战争时期,琼崖军民孤岛奋战,创造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传奇。团队成员第二站来到了海南文昌这片浸染着革命热血的土地上。在文昌“南阳抗日战争纪念馆”巍然矗立,铭刻着琼崖军民不屈的抗争史诗。文昌南阳这里是全琼崖著名的“抗日模范乡”,1939年日寇侵琼后,南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建了文昌第一支抗日武装——“南阳抗日游击中队”,以自制“荔枝炮”伏击日军、炸毁军车,用血肉之躯筑起“铜墙铁壁”。团队成员们沿着历史的足迹,重走琼崖抗日烽火路,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团队成员在文昌南阳抗日战争纪念馆
纪念馆外的“南阳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冯白驹题写的“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熠熠生辉,341位烈士的姓名永载史册。站在11米高的英雄纪念碑前,队员们聆听团队成员吴三完同学讲解南阳人民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缅怀先烈。她动情地说:“341位烈士的名字刻在碑上,更应刻在我们心里。
走进这里,每一寸红土都在呐喊:铭记英烈,吾辈自强!”纪念馆内陈列着游击队长“李良”的英雄事迹,这位归国华侨率领120名战士,以简陋武器抗击日寇,威震琼东,最终与妻子谭秀兰壮烈牺牲,头颅被敌割下示众仍未能动摇人民的斗志。触目惊心的数字诉说着惨痛历史:日寇153天的“三光”扫荡中,南阳18个村庄被夷平,2000多同胞遭屠杀,79户全家遇难,却无一人领取“顺民证”。讲解团队成员讲到这个故事时在场的同学们忍不住哽咽,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三、民族团结的见证:儋州歃血结盟纪念园
在海南儋州市和庆镇木排村,“歃血结盟纪念馆”巍然矗立,铭记着黎族、苗族同胞与中国共产党“歃血为盟,永跟党走”的壮烈史诗。这里是1943年琼崖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歃血结盟”发生地,见证了黎族首领王国兴带领白沙起义军民历经千辛万苦寻访共产党,最终与琼崖抗日独立总队代表马白山、符英华按照黎族传统习俗沥血盟誓、誓死跟党的历史性时刻。纪念馆以恢弘的“歃血结盟”五人雕塑为核心,生动再现了马白山、符英华与黎族代表吉有理、王高定、王文聪共饮鸡血酒、宣誓跟党走的庄严场景。雕塑总高7.1米,底座1.5米,塑像5.6米,象征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园区内23级台阶寓意“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而红军井、红军亭、纪念长廊等遗迹,无声诉说着木排根据地作为“琼西小延安”的峥嵘岁月。团队成员在这里感受到了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团队成员在儋州歃血结盟纪念园
四、琼崖革命第一枪:琼海椰子寨战斗遗址
30日下午,团队成员来带到了此次实践的最后一站琼海椰子寨战斗遗址。1927年,琼崖革命第一枪在这里打响。队员们站在历史的现场,触摸弹痕斑驳的墙壁,仿佛穿越时空回到烽火岁月,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团队成员吴儒琳感慨:“先烈们用生命点燃的革命火种,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继续传递。我们要把这里的故事带回校园,讲给更多人听。”
团队成员在琼海椰子寨战斗纪念馆
“重走琼崖红色路”是海南省职业院校思政课协作组实践教学活动的一大特色活动之一,“重走琼崖·红色寻迹团”成员们用脚步丈量琼崖热土,用心灵感悟革命精神。团队队长张媚媚同学说,“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不仅存在于课本中,更蕴藏在这片土地的每一寸山河里。”团队成员符欣欣表示“站在革命遗址前,我才真正理解‘琼崖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分量。”团队成员张议心谈到“红色故事不仅是历史,更是激励我们成长的鲜活教材。”
本次团队成员通过走访调研,重温入党誓词、观看红色影片、现场讲授专题红色党课,听老红军党员讲述红色故事等活动,深深的受到了一次红色的精神文化洗礼。团队成员下一步计划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红色文化宣讲素材,通过校园展览、微视频等多种形式,让更多青年学子深入了解琼崖革命历史,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使红色精神与琼崖文化在校园中焕发新生。这次实践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75年前,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强渡琼州海峡,在琼崖纵队的接应下,创造了“木船打败军舰”的战争奇迹,最终于1950年5月1日解放海南全岛。这场战役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更彰显了“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精神。75年沧桑巨变,昔日的边陲海岛已蜕变为开放前沿。从白沙门海滩的烽火硝烟到洋浦港的万吨巨轮,从琼崖纵队的草鞋竹笠到自贸港的全球航线,海南的发展历程镌刻着先辈的牺牲与奋斗,也书写着新时代的辉煌。今天,我们重走红色琼崖路,纪念海南解放,既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将激励着海经贸学子在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新征程上砥砺奋进,让“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