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总网·中经在线晋城市讯(原红社)今年,山西省阳城县遭受了数十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极端干旱天气,小麦几乎绝收,其他农作物也难以下种,给“靠天吃饭”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困难。然而,该县董封乡董封村的田野地头却涌动着勃勃生机。10余公里银色输水管网纵横阡陌,300余亩农作物成功播种的田间,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挥汗奋战的身影,共同绘就了一幅“党群齐心战旱情"的动人画卷。
一、硬核操作 免费供水地图全解锁
董封村位于阳城县城西南25公里处,约430多户950口人,耕地面积1290多亩。其主要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和养殖业。面对如此旱情,该村党支部主动担当作为,及早成立了抗旱先锋队,奋战在田间地头,寻找水源、安装水泵、铺设水管,千方百计为农作物送去“及时雨”。
为应对极端干旱天气,减轻村民生产生活用水的成本顾虑,董封村党支部还向广大村民发出通知,决定即日起至6月30日期间,村委向全村免费供水,在此期间哪户水表用完,可致电村委免费开通。这样一来,为等水灌溉的村民解了燃眉之急,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村民高兴地说:“多亏了乡里指导、村委帮助,沟通协调,我们才能及时浇地,希望今年春耕能有个好的收成!"
二、热血现场 高温下的人工输水管
在旱情最严峻的坡地片区,4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6支“红色突击队”,昼夜奋战在抗旱一线。他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的铺设10.8公里输水管道,连夜抢修堵塞沟渠;乡农技人员驻点传授“浅浇勤灌"“水肥一体”等节水技术,提升灌溉效率;到村工作大学生组建”助农小分队",为12户留守老人提供送水到田服务。村民纷纷表示,看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抗旱保苗的信念更加坚定。
三、全民开团 72小时全民水桶接力赛
董封村的田间地头,干群协同的场景随处可见:青壮年主动帮助孤寡户引水浇灌,妇女提着水桶浇灌边角地块…,村头大喇叭循环播放节水倡议,微信群里“旱妙招”接力传递。经过72小时连续奋战,汩汩清流终于浸润最后一片干涸的土地。放眼望去,全村大部分农田已完成灌溉和播种。嫩绿的幼苗即将破土而出,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生机与希望。
四、长效密码 实践中新乡村振兴公式
此次抗旱行动中,董封村不仅实现300亩农田“解渴”,更探索出"政策惠民+技术赋能+全民参与”的抗旱机制。免费用水政策减轻群众负担,节水技术提高资源效能,干群同劳密切血肉联系。站在新建的抗旱蓄水池旁,村党支部书记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说道:“只要党心民心紧相连,定能蹚出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铁锹与土地的碰撞声、抽水机的轰鸣声、禾苗饮水的滋滋声。在董封村的田野上,飘扬的党旗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力量,干群汗水浇灌出的不仅是返青的禾苗,更是乡村振兴的坚实根基。这场抗旱攻坚战,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和诠释。
董封村党员干群齐联动,合力抗旱保民生的行动引起董封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乡党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抗旱保民生的安排部署。同时,他们一直关注着旱情变化,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统筹做好了水资源调度,全力以赴保障全乡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据了解,董封乡有条件的村都在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全力开展抗灾自救,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群众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酒鑫钰 董昕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