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道讯 因受疫情影响,一对一帮扶志愿者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与被帮扶孩子见面沟通和了解情况。为加深一对一志愿者与被帮扶孩子的感情联络,了解孩子现状和内心深处的想法。不久前,济南市关工委手拉手孤困儿童关爱行动志愿服务团组各区县团队开展了“同写一封信,点亮两颗心”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工作忙碌之余,一对一志愿者李立朋给孤困儿童泳新的信中写道:“.......阿姨最希望你拥有的是智慧,是自己让自己幸福快乐的能力,是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进步的喜悦......”。15岁的泳新是一名智力残疾的孩子,3岁的时候父亲因公致残,母亲离家出走。在志愿者李立朋无微不至的关爱下,泳新的状态也在一点一点的进步,跟一对一交流开始相比已经是判若两人,这是用真心关怀换来的可喜变化。
一对一志愿者杨铭筠认真的用毛笔给孤困儿童文迪、文熙、文萱每人写了一封信,“阿姨一想到你,心中就有无限的思念.......待到疫情解封了,阿姨一定陪着你们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志愿者穆丽在给鑫瑞的信中写道,“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能够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希望你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你说你喜欢打篮球,我们志愿团的李军叔叔可是篮球高手,等你中考结束了,你们一起切磋切磋吧....”一封封长长的信件流露出对孩子的关爱和想念,真诚的关怀和鼓励是孩子前行的动力和希望,饱含深情的话语使人不禁热泪盈眶。
小雨是长清湖小区4·9事件中留下来的孤儿之一,他在给志愿者于善俊的回信中说:“今后我一定会做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帮老师帮同学,帮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辜负您和其他志愿者叔叔阿姨的期望.......”尽管每个被帮扶的孩子都经历过人生中巨大的转折,但是在志愿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相信一棵棵幼苗终究会茁壮的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古有鸿雁传情,今有信笺达意。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选用信笺来交流沟通,也许,平时言语无法表达的情感通过信笺得到了更为真情的坦露;这不仅仅是一纸书信的传递,它是一份份厚重的义务与责任的担当!这样的信件有很多很多,截止到发稿时,已发出和收到书信160余封。通过志愿者和孩子们的书信往来,不但提高了键盘时代用笔书写文字的重要性,志愿者们更深入地了解到孩子的内心和期盼,也给孤困儿童带来了更多的欢欣和信心,让他们感受到了关怀,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在共同前行的道路上,不让一个孤困儿童掉队,这将是志愿者们庄严的承诺和人生旅程的坐标。
(张洪亮 张辉)
来源:中国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