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仙台坝镇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谋划定方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和美家园为目标,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秦巴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仙台坝镇位于汉中市略阳县东北部47公里处,镇域面积2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25亩,林地面积288893亩,森林覆盖率94%,设有国家级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省级宝峰山自然保护区、汉水北源涵养保护区等三个保护区;全镇辖4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119户3313人,脱贫户545户1709人。仙台坝镇始终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全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宜居仙台.康旅仙境”康旅小镇建设为契机,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和美家园为目标,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秦巴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一、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谋划定方向。一是高规格部署。抢抓后疫情时代休闲观光度假游兴起时机,果断调整发展思路,高标准规划定位,把康旅小镇建设作为全镇工作目标。成立仙台坝镇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全程参与、系统指导全镇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和产业布局。二是高起点规划。围绕我县“一立四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仙台坝镇优美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科学编制了一规多用的《仙台坝镇乡村振兴规划》《康养旅游小镇核心区规划》,确定了“一心、两带、三区”发展思路,绘制了“宜居仙台.康旅仙境”的康旅小镇发展蓝图。三是高标准定位。以“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整合”为途径,以“高山慢游、康养度假”为核心,以“原乡记忆、生态宜居”为目标,打造综合服务、特色美食、康体养生、休闲游憩、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生态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仙台康旅小镇。
二、坚持产业为基,高标准起步强融合。在发展壮大传统农业的同时,坚持举农业旗、打旅游牌,按照“一心、两带、三区”规划思路,围绕“宜居仙台.康旅仙境”建设目标,加快推动“旅游+农业、文化、康养、研学”等领域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把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把农业基地转变为旅游产品,把产业发展带转化为精品旅游路线,康养旅游小镇已初具规模。以现有高山冷水米、香红李、猕猴桃、食用菌、中药材、中蜂等农业产业基地为基础,通过提升改造已经建成了藕渔混养“荷风园”、稻渔共生“稻香园”、水果采摘园、农耕文化体验园、仙台红花谷、蜜蜂谷研学基地;以闲置空地、房屋资源改建了帐篷露营地、木屋营地、绿野仙踪ATV越野俱乐部以及汉家乐、农家乐和仙境主题民宿。
三、坚持项目牵引,夯实农文旅融合配套基础。一是狠抓基础设施补短。整合各方项目资金,按规划集中使用,发挥最大效力,推动道路硬化、便民桥、产业路、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及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垃圾转运处置、公厕及道路绿化美化亮化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群众居住生活环境,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村容村貌换新颜。二是狠抓公共旅游节点打造。在保持原生态环境、自然风光的基础上,将道路两侧空闲荒地提升改造为游步道、生态停车场、观景平台,将老旧吊桥包装为网红吊桥,将污水沟改造为跌水景观,将荒滩治理为农耕文化体验广场,将废弃水电站改建为凉亭、水车,将农户废弃圈舍改造为旅游厕所,将闲置旧房改造为游客接待中心,结合老旧巷道提升打造文化长廊,围绕古树、古井、村落打造网红打卡点,累计打造旅游休闲节点18处。三是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行党员带头,以实现全域“清洁、干净、整洁”为目标,坚持开展“全民清洁日”活动,每月评比美丽庭院,季度评比宜居村庄,每年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康旅小镇的建设和管理,主动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美化庭院,实现全镇“山、水、田、园”一体化的全域旅游新风景。
四、坚持文化为魂,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一是传承农耕文化“留”人。通过保护古树、古井、自然村落,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园,农耕物品展示墙,收集传统石磨、石碾、风车、石杵等农具供旅客体验,让游客了解当地特色和民俗、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乡村田园生活的乐趣,享受农耕文化精神陶冶。二是弘扬乡村文化“育”人。借助特色产业基地开发研学旅游路线,组织开展稻田插秧、稻田摸鱼、水果采摘、赏荷花、采莲子、农民丰收节等农事体验和民风民俗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三是挖掘历史文化“引”人。充分挖掘仙人育莲、彩笔点天文等仙台八景历史人文传说,讲好仙台故事,让更多地人了解仙台、关注仙台,投身仙台建设。
五、坚持增收为要,破解乡村振兴难题。一是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集体带头发展食用菌、乌鸡、中药材、中蜂等优势产业,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4个、乌鸡养殖基地2个、天麻育种基地1个,建成猕猴桃、香红李、枇杷、黄桃采摘园4个,建成藕渔混养、稻渔混养、中蜂养殖、药旅融合等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全镇农户实现“一户一产业”,提高群众经营性收入。2022年4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均达到10万元以上,较上年增长80%,年收益分红1142户3351人26.7128万元。二是推广以工代赈促增收。以扩大产业就业、增加产业分红为目标,将所有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农户嵌入产业链,多措并举提高群众收入,实现产业增收致富。在闲置资源建设改造中通过“就近务工、土地流转”的方式,150余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在村集体及经营主体产业发展中,通过“吸纳用工”的方式,实现联农带农233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三是积极推广“五小”经济。鼓励农户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商贸、小田园等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五小”经济。截至目前,全镇培育小商贸、小作坊、小田园等“庭院经济”37家,农村电商培育5家,以特色产业为主导,以“五小”经济发展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四是筹划流量经济。通过开展“夏季纳凉”、抖音短视频大赛、“玉”李相约采摘、农民丰收节、油菜花节等文化旅游系统活动,持续稳定提升游客流量,实现综合消费大幅提升,既打响了康旅仙台的品牌,扩大了对外影响力,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带动群众有了增收致富新渠道。
仙台坝镇狠抓“五个坚持”,探索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以实现“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乡风谐”为目标,统筹发力、持续用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供稿:洛阳县仙台坝镇党政办公室
发布:中经网.中经在线
编辑:熊辉 王海珠 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