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71

    建言献策| 如何实现患者住院“零陪护”?

    中国经济报道  2022-01-25 10:57     浏览量:149179

    来源:法治日报

    编者按 生病住院,很多患者因手术、失能、年龄大等原因需要陪护。当下,陪护问题主要由患者家属或家属请护工来解决。由家属陪护,很多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白天还要上班,且不少为独生子女,往往“一人生病,全家累瘫”;请护工陪护,当下护工群体存在入职门槛低、专业素养差等问题,且这项开支已成为不少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关注副本.png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群众、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通过改革实现患者住院“零陪护”,即患者住院后,陪护工作由医院来承担,并提出实现“零陪护”的不同路径。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由医院来招聘和管理护工,为患者提供陪护服务;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取消护工,补足护理资源,实行护士分级,由“护士助手”“助理护士”为患者提供陪护服务。同时,降低陪护费用,减轻患者及其家庭负担。

    12.png

    《陪护接力》 漫画:高岳

    “一人生病,全家累瘫”

    问题怎么解决?

    安徽省政协委员姚淮芳建议

    医院直聘管理护工

    承担患者陪护责任

    父亲因中风住院,儿子白天上班、晚上陪护一年多后突发脑溢血去世。这样一起病例,深深触动了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姚淮芳,因此她在今年的安徽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解决住院患者陪护难问题建议》的提案,希望通过改革实现患者住院“零陪护”。

    “现在的陪护基本上是由家属或者请的护工负责,‘零陪护’并非无陪护,而是通过医院途径提供陪护,不需要家属提供陪护,家属可以探视。”姚淮芳近日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住院病人多需陪护

    一人生病全家累瘫

    这位父亲是姚淮芳儿媳妇的舅舅,妻子已经去世,30多岁的儿子一直未婚。父亲在2020年中风后住进医院,儿子白天上班、晚上到医院陪护。前不久的一天,父亲去世,儿子当天突发脑溢血,经医院抢救无效也去世了。

    在姚淮芳看来,一个人白天工作、晚上陪护,持续一年多照顾病人吃喝,压力太大了,“如果能由医院统一安排陪护,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这件事让姚淮芳意识到,病人住院后,陪护难成了患者家属的另一种痛,尤其是那些病重、失能、术后、产后以及因病不能自理的住院患者。

    姚淮芳解释说,长期以来,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观念,父母患病住院,子女床前侍奉是天经地义的事。“久病床前无孝子”也是对子女陪护不力的指责。但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越来越多,即使子女在身边,很多也是独生子女,一对夫妻要照顾4个老人甚至更多老人,老人生病全部由家属陪护很难做到。

    据她调研观察,所有住院病人中,70%以上需要陪护。但目前陪护情况不容乐观:主要由患者家属和亲戚朋友轮流值班陪护,家里人力不足的通过中介请护工;由家属陪护的,家属基本上都感到非常疲劳,白天上班、晚上陪护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通过中介请的护工,不专业、流动性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是普遍现象;护工与医院之间无任何劳务关系,所以医院无权管理护工。

    “护工收费高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不高,患者家属也经常为护工问题而感到苦恼。”姚淮芳说,家属陪护压力越来越大,子女要面临照顾老人、照顾孩子和上班的三重压力,往往“一人生病,全家累瘫”。

    护士配备普遍不足

    难担生活护理职责

    那么,能否由医院的护士承担患者所有的护理工作呢?

    姚淮芳解释说,医院目前的护理资源难以满足患者需要,因为护士太缺了,应对医疗护理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让护士承担患者的生活护理职责了。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要求,医院床位数与护士比应不低于1:0.4,即一个病区如有40张床位,护士应不少于16人,但现在很多医院的护士配备基本低于这个数。

    “医院护士工作主要是医疗护理,完成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如输液、抽血、发药和大量护理文书,还要值大、小夜班、午班,另外有各种学习、晋升职称等压力,护士工作量基本满负荷,没有额外时间完成患者的生活护理。”姚淮芳说。

    她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医院病区有几十名患者,仅有两名护士值夜班,一名护士上大夜班,一名护士上小夜班,“护士跑不过来,有时候甚至不敢新收病人”。

    姚淮芳在提案中写道,目前,发达国家医院普遍不存在需要家属和自请护工陪护的现象,住院期间所有护理均由医院安排,家属只需要签字、交钱、按规定时间探视就可以。随着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疗和世界接轨,护理问题亟须解决。

    实行患者“零陪护”

    减轻家属陪护负担

    针对住院患者陪护难问题,姚淮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实行“零陪护”,即从公立医院开始并全面推广,所有住院患者由医院根据护理级别进行护理,所有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由医院统一安排,不需要家属陪护或者由家属请的护工陪护,以减轻患者家属的陪护负担。

    在姚淮芳看来,要实行“零陪护”,首先医院需要增加护士配备,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要求达标床位与护士比,由护士负责患者的医疗护理。

    “其次,迫切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稳定的陪护队伍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建议依托医院组建护工队伍,护工需要通过培训、考核、发证后上岗;护工接受医院管理,医院护士对护工有管理、指导和培训的责任,护工出现问题,医院有处罚权,对不适合从事护工的人员,医院有解聘权。”姚淮芳说。

    她还建议,护工应和其他工种一样确保有休息的时间,和医生护士一样由科室统一排班;根据护工的护理特长安排护理不同的病人,根据其工作能力和工作量设置不同的薪资,鼓励护工学习,掌握更多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也可以通过考核晋升护工级别,增加护工工资待遇。

    护工队伍的人员从哪里来呢?

    姚淮芳建议职业技术学校增加护工专业,对初中、高中毕业未能进一步深造的年轻人进行培训,以解决部分年轻人的就业压力。

    针对请护工费用不低、患者家庭经济负担重的问题,姚淮芳认为,护工的薪资如果纳入医保统一支出,会增加医保压力,所以可以采取折中的办法,医疗护理部分从医保支出,生活护理部分为自费项目,由患者自付,但护工的护理费用价格计算方法应该由物价部门制定价格指导标准,医院按规定收费,防止护理费过高而加重患者的负担。医院在承担生活护理项目后加强管理,承担更多责任,可以购买患者住院意外险以防范相关风险。

    “住院患者陪护难问题解决势在必行,否则将严重影响患者家庭的正常工作、生活,只要有关方面加以重视,有所举措,‘陪护难’问题一定会得以解决。”姚淮芳期待。

    取消护工

    降低护理费

    减轻患者负担

    人都送到医院了,为什么还要请护工?护工的工作为什么不能由医院、护士来承担?

    1月7日,《法治日报》刊发《人都送到医院了,为啥还得请护工?》一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众多读者在报道下面发表评论:“坚决支持取消护工”“支持助理护士取代护工”。

    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读者的评论反映了老百姓希望减轻陪护负担的心声,反映了老百姓的迫切需求,希望有关主管部门关注这个问题,尽快迈开改革步伐。

    引发网友共鸣

    支持取消护工

    生活在三线小城市的网友“yzlukcv”曾请过一个24小时护工,以照顾生病后昏迷不醒的亲属。该护工为熟人介绍,费用每天200元且包伙食。

    “中年人的无奈,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不敢丢,怕丢了工作这个年纪再找工作找不到。我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付护工费的。”“yzlukcv”在评论中介绍了自己请护工的经历,直言“无奈又心酸”,疾呼“支持医院增加助理护士”。

    网友“豆and琪”深有同感。最近,她母亲住院,请了1个月的护工,花费近8000元。“我1个月到手的工资还没有这么多,但是我也不可能不上班啊。”其吐槽说,她母亲对此也有颇多抱怨,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住院根本不需要家人在医院陪护,更不需要花钱请护工。

    在评论区,介绍类似经历的网友还有很多。不少人表示“支持取消护工”“支持助理护士取代护工”。

    关于支持的原因,有的读者解释是因为“赚的钱不够请护工”,有的是因为“花了钱请了护工却态度不好或服务不专业”,还有的认为“护理就是护士该干的事儿,凭什么让病人额外花钱雇”。

    网友“Honey”称:“护工哪里贵?唯有××医院,那家伙标价一天280元,但实际上一天500元,就这个价位爱用不用,还好我爸爸就住了5天,要不然我就破产了。”网友“龙猫森林”则评论称:“护工费贵,护工素质差,病人得不到好的护理。”

    入职门槛偏低

    专业素养较差

    护工群体产生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及需求不断提高,加之独生子女增多、医院后勤社会化发展、人力资源短缺等综合因素,导致护工产生并逐渐形成“护工大军”。

    随着护工群体快速发展壮大,专业素养差、乱收费甚至虐待病人等问题相伴而生,备受社会诟病。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护工群体入职门槛低、培训不规范等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家政公司招聘护工时,不限学历、无须相关经验,年龄最好是四五十岁,吃苦耐劳、手脚麻利即可;有的家政公司明确表示,不需要经过护理培训,只要会照顾人就可以直接上岗;也有的家政公司虽然对护工进行岗前培训,但多数是走过场、形式化,并没有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

    而据多名业内人士介绍,护理工作看似简单,但在特殊场所服务特殊群体,实际上对专业性的要求很高。如果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开展护理工作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

    网友“云端”称:“护工是一种畸形存在,病人在医院,医疗护理工作应该由医院完成,生活护理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没有任何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人做,是不专业的。护工如果代表医院,医院应该负责培训、付工资。”

    还有网友提出,是不是可以考虑护工由医院直接管理聘用,专业培训后再上岗,护工也属于护士的范畴,只是根据病人的情况配备不同级别的护士(工),不同级别的护理费用不一样。

    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看来,《人都送到医院了,为啥还得请护工?》一文刊发后引发众多读者共鸣,反映了老百姓希望减轻陪护负担的心声。因此,在老百姓呼声的基础上,期待相关部门尽快就此出台改革方案。

    设置助理护士

    建立分级制度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虽然我国注册护士数量不断增加,2020年底已达到470多万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近3.4人,但仍远不及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标准。欧盟制定的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基本标准为8人以上,美国、日本分别为9.8人和11.49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护士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5‰。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我国目前尚缺数百万名护士。

    “护士缺,但有的医院不愿意招,因为招多了分钱就少了。医院不愿意负责,什么都推给护工。”网友“r08a7qk”在评论中说道。

    医疗护理资源落后于服务需求,加上医疗行业市场化导向的改革,给了护工发展的空间。但在诸多网友和受访专家看来,护理资源不足并不是护工存在的理由。

    有网友提议,提高护士待遇,增加护士数量,取消护工;有的提出设置助理护士,取代护工。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教授李明子说,随着我国护理学科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体系和规模的日益完善,有必要深入研究护理人员的职能范围,建立护士分级使用制度,由注册护士负责病人整体护理,新设“助理护士”负责病人生活护理,取代护工,同时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在注册护士之上增设高级执业护师等,既满足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要,又使护士提升成就感和自我价值。

    她认为,既不应该让注册护士负责喂饭擦身等生活护理,也不应该由护工负责本应该由护士承担的基础护理,建议通过护士分层和分级执业来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李明子建议,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医院投入的落实,建立政策引导机制,依照不同的科室特点、工作量、病人病情等,按照不同的床护比配备相应的护士资源,确保护理队伍稳定。

    王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出,当下护工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从建立一套系统的医疗辅助人员制度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中遴选出一批优秀人员,推动向助理护士方向发展。同时,将护士进行分级,根据不同服务内容赋予不同级别的护士相应权限,比如高级执业护师可以拥有部分处方权,助理护士则负责生活护理和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取消护工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个过渡期,其间如何保障患者和家属权益?不少读者提出“降低护理费”或者“设立护理险”。

    网友“0xw894m”说:“医保的涵盖内容并不包括护理的支出,如果使用医院护士收取护理费,又显得不合理,而雇佣外包护工,看起来顺理成章。但是费用一定要降低,特别是一人护理多人,再收好几百元一天,实在不合理。”

    “期待国家出台强制性政策,设立助理护士岗位,减轻患者负担。”网友“光合作用的怡然夏日”呼吁。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磊 文丽娟

    来源|法治日报

    中国经济报道综合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