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92

    翰墨丹青两相济 论章龠中书法对国画价值的提升

    中经总网  2025-06-15 15:32  卢国良   浏览量:144080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讯(卢国良):在宣纸晕染的水墨世界里,书法与国画犹如并蒂莲,根脉相连,相互滋养。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书法对国画创作的深度渗透与奠基作用。一幅上乘的书法作品,已属难得,而将书法功底融入国画创作,所绘就的章龠中国画,则更显珍贵,堪称艺术瑰宝。

    0.jpg

    从历史的长河回望,书法与国画本就同源。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既是文字,也是最初的图画符号。随着时代发展,书法与国画逐渐分野,但书法始终是中国画的根基。古代文人画家,无一不是书法高手。王羲之的书法飘逸洒脱,其艺术气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世画家对笔墨韵味的追求;赵孟頫提出 “书画同源” 的理论,并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书法用笔在国画中的重要性,他的画作,线条中蕴含着书法的筋骨与神韵。

    4.jpg

    书法对国画的重要性,在技法层面体现得尤为明显。行草书法中的长线条,看似简单,实则是画家把控国画创作的关键。画家在运笔时,如同书写行草,需做到 “力透纸背”“气韵贯通”。以写意山水为例,画家勾勒山峦轮廓,皴擦山石纹理,每一笔都借鉴书法的用笔技巧。中锋用笔,线条圆润饱满,赋予山石坚实厚重之感;侧锋行笔,线条灵动多变,表现出树木枝叶的飘逸之态。倘若画家书法功底不足,笔下线条必然绵软无力,缺乏生命力,所绘之画也会黯然失色。

    5.jpg

    许多画家因书法不行,其画作价值大打折扣。在当代画坛,部分画家过于追求画面的形式感与视觉冲击力,忽视了书法基本功的训练。他们的画作,虽在构图、色彩上颇具新意,但线条单薄,笔墨轻浮,难以经得住时间的推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书画兼擅的大师,如齐白石、黄宾虹。齐白石的书法质朴天真,其画作中的线条简练、刚劲,充满金石韵味;黄宾虹的书法苍劲浑厚,他将书法用笔融入山水画创作,使画面呈现出 “黑、密、厚、重” 的独特风格,其作品价值连城,正是因为深厚的书法功底为画作注入了灵魂。

    6.jpg

    章龠中花鸟国画之所以高雅珍贵,就在于它完美融合了书法与国画的精髓。画家以书法之笔,绘国画之形,以书法之意,传国画之神。在章龠中国画中,每一根线条都是书法功力的体现,每一处留白都蕴含着书法的章法布局。观赏这样的作品,不仅能感受到国画的意境之美,更能领略到书法的笔墨之妙。它是画家综合艺术素养的集中展现,是中国书画艺术高度融合的结晶。

    10.jpg

    书法作为中国书画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上乘的书法作品,是画家艺术修养的体现;而将书法融入国画创作,所形成的章龠中国画,则是艺术价值的升华。在追求艺术创新的今天,画家们更应重视书法功底的培养,让翰墨与丹青相互辉映,共同书写中国书画艺术的新篇章。

    9.jpg


    9.jpg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总编审:王海珠

    总监制:熊辉

    编辑:卢国良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