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96

    《旗鼓相当》巢湖民歌风

    中经总网  2025-06-07 17:31  郑欣宇   浏览量:86093

    文本内标图.jpg

    《旗鼓相当》(巢湖民歌风)

    作者:郑欣宇

    A

    旗山那麦浪哎卷绿涛喂

    鼓山嘛石磬呀撞云梢哟

    撞得嘛日头哎落湖底喂

    惊起嘛白鹭呀剪春潮啊

    A

    你撑篙嘛我就点竹篙哎

    一篙嘛撑到呀天河高哟

    捞起嘛菱角哎当铜钱喂

    买断嘛东风呀歇半朝啊

    B

    哎呀子喂

    旗杆嘛量天呀嫌天矮啰

    鼓声嘛震水呀嫌水吵哟

    嫌来嘛嫌去哎船头坐喂

    一碗嘛月光呀两人舀啊

    B

    算了吧子喂

    你网嘛虾米呀我网鳐哎

    网进嘛星星呀万千条哟

    巢湖嘛是个哎团圆灶喂

    慢炖嘛岁月呀煮到老啊

    创作介绍

    —— 一首巢湖民歌风的现代演绎

    一、创作背景与灵感:《旗鼓相当》的创作灵感源自巢湖流域的山水人文。巢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千百年来孕育了独特的渔耕文化,而“旗山”与“鼓山”的传说(或虚实相映的地理意象)成为歌词的核心象征。我以民歌为载体,通过“旗”与“鼓”的互动,隐喻人与自然、个体与群体之间,既对抗又共生的关系,试图在传统民歌形式中注入现代哲思。

    二、艺术特色:严格遵循巢湖民歌体例,结构采用四句一段的经典民歌布局(A段叙事起兴,B段抒情升华),无流行歌曲的桥段或副歌,确保形式纯粹。方言衬词,如“呀嗬嘿”“哎呦喂”“哎呀子喂”等,还原巢湖方言的韵律节奏,增强口头传唱性。比兴手法,以“麦浪低头”“月亮啃菱”等意象起兴,自然过渡到生活哲理(如“共一箩”“煮到老”)。意象系统设计,自然意象,如旗山麦浪、鼓山石磬、湖心银梭、白鹭春潮等,构建巢湖的山水画卷。生活意象,如渔网、菱角、秧苗、铜钱、团圆灶等,扎根乡土劳动场景。超现实隐喻,如“捞月亮当秤砣”“炖煮岁月”,将日常提升至诗意境界。韵律创新,朗朗上口。动词锤炼,如“剪春潮”“撞云梢”“舀月光”等,以动态词激活画面,兼具力度与美感。主题表达,歌词通过“旗鼓”的对抗与和解,传递三层内核:1、自然与人的对话:旗山(静)与鼓山(动)的呼应,象征人与环境的平衡。2、劳动中的智慧:如“数桅杆”“晒渔网”等场景,暗含“慢即是快”“争不如和”的生活哲学。3、永恒共生:结尾“巢湖是莲花碗,盛日月慢慢磨”,将短暂冲突消解于时空的广袤中。

    —— 结语

    这首歌词既是向巢湖流域的致敬,也是民歌生命力的一次证明。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旗鼓相当”,不在胜负,而在山水同呼吸、日月共一碗的永恒韵律中。地域文化的音乐,让山水成为情感载体。采用巢湖民歌风,致敬巢湖传统文化特色民歌的叙事风格。

    作者艺术简介

    郑欣宇照片.jpg

    郑欣宇,女,安徽合肥人。笔名:辑语,大宝。热爱音乐文学、诗词、美术,钢琴等乐器。会员单位,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安徽省音乐文学学会,合肥市作家协会,合肥市音乐家协会,合肥市美术家协会,合肥市诗词学会。作品曾在《中经总网》《央广网》《央媒头条》《歌曲》《词刊》《长江网》《安徽科技新闻网》《安徽科技报》《安徽星报》《安徽省音协》《安徽访谈》《安徽音乐》《合肥市文联》《合肥市广播电视台》《合肥日报》《大连诗刊》《庐州诗苑》《新歌诗》《新长江文学》等刊物和网站。个人专辑《梓树花儿开》《我的油菜花》。在2023年10月,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主题歌全国征集大赛活动中,作品《梦想起航》荣获一等奖。在2023年度被合肥市音乐家协会评为“优秀会员”。在2024年5月,合肥市科协和合肥市文联指导,合肥市科技馆和合肥市作协主办“科创看合肥,科普向未来”全国征文大赛活动中,作品《启迪》荣获三等奖。

    【责任编辑:王海珠】
  •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